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利用雷达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用于监测cm级或更微小的地球表面形变,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测量周期短、成本低廉等优点,相对于传统大地测量方法(GPS和高精度水准测量)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潜力。对于研究火山运动、地震形变、冰川漂移、山体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球物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InSAR技术还远未完善,在具体的应用中还有很多瓶颈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InSAR形变监测多为重复轨道模式,这种成像机理造成了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时间去相干、空间去相干和大气扰动造成的延迟等问题,都会给干涉形变测量带来误差。尤其是大气扰动问题,对于C波段的干涉图像来说,大气相对湿度变化20%,就可引起2~3个条纹的误差(每个条纹代表2.8cm的斜距向形变量),整个变形误差在6~9cm左右(Zebker,1997)。
针对以上所述的一些问题,本文对InSAR技术的原理、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利用欧空局ENVISAT的ASAR数据对所研究内容进行了实验分析,最后利用MERIS数据和GPS数据对InSAR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大气改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InSAR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描述,由成像几何导出了InSAR技术的测高原理,推导了InSAR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数学公式,给出了InSAR技术的处理流程。
2.从原理、方法以及具体实践的角度对InSAR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试验中采用的具体方法。
3.利用InSAR技术对北京平原区的地表形变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取了三年的形变结果,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4.基于MERIS和GPS数据,对沉降观测的结果进行大气改正,结果表明大气改正有效的改善了地面沉降的观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