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PM2.5暴露与呼吸系统相关效应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个体PM2.5暴露与老年人肺功能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空气污染相关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早期防护及制定相关的健康防护政策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定群研究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甸柳社区招募社区老年居民。纳入60-69岁、常住本社区2年以上、生活作息规律、活动范围固定、配合度较好者,排除吸烟、酗酒、肥胖、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共纳入76名研究对象。于2018年9月10日至2019年1月21日,每月使用Micro PEM(TM)对研究对象开展为期3天的个体PM2.5暴露监测,期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主要症状等信息。在个体PM2.5暴露监测开始前2天至监测结束,为研究对象提供统一饮食。在每次个体暴露监测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测量和血液样本采集。通过液态芯片技术平台(xMAP(?))多因子检测技术,对血浆样品中IL-6、IL-8、IL-10和IL-1β进行检测。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R 3.6.1软件“lme4”包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控制了季节、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个体特征等协变量后分析个体PM2.5暴露和肺功能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76名研究对象的年龄在(64.97±2.80)岁,男女性别比为1:1。在调查期间,老年人的个体PM2.5暴露浓度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40.00和36.0μg/m~3,暴露波动在6.0~309.6μg/m~3之间。本研究将PM2.5暴露量分为当日(Lag 0)、滞后1d(Lag 1)和滞后2d(Lag2)暴露量;累积滞后6h(lag0-5)、累积滞后12h(lag0-11)、累积滞后24h(lag0-23)、累积滞后48h(lag0-47)和累积滞后72h(lag0-71)暴露量。老年人的肺功能受PM2.5暴露影响发生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M2.5暴露对老年人的炎症因子影响存在滞后效应,IL-8、IL-10和IL-1β水平会随不同滞后时间窗的PM2.5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即IL-8(Lag0,Lag2,Lag 0-47和Lag 0-71);IL-10(Lag0,Lag1,Lag 0-11,Lag0-47和Lag 0-71);IL-1β(Lag0和Lag1)。个体PM2.5在lag0d,lag2d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可导致IL-8分别下降1.31%(95%CI:-2.17,-0.39%)和1.41%(95%CI:-2.43,-0.37%)。个体PM2.5在lag0d,lag1d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可导致IL-10分别下降12.16%(95%CI:-3.18,-1.11%)和1.41%(95%CI:-2.72,-0.18%)。个体PM2.5在lag0d和lag1d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可导致IL-1β分别下降1.77%(95%CI:-2.61,-0.87%)和1.89%(95%CI:-2.93,-0.8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当PM2.5暴露浓度升高时,男性、超重者、高中以下学历者、家庭收入低于8万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更大。在PM2.5暴露浓度升高时,女性、体重指数正常者、高中以下学历者和家庭收入低于8万者的IL-8、IL-10的下降程度更大。结论PM2.5短期暴露会使健康老年人的炎症因子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女性人群更易受影响。健康老年人的肺功能受PM2.5短期暴露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并不显著,但男性和超重人群的肺功能更容易受PM2.5暴露的影响。建议加强社区居民的空气污染的健康防护知识的健康宣教,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
其他文献
各种定理相互证明,相互贯通,对于学生来讲要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难度很大,在教学的最后阶段,特别是进入难度较大的综合问题之前理清各种定理的关系网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带有模型不确定性和未知外部干扰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确保系统对期望轨迹的有限时间跟踪。该方法考虑到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抖振问题,利用RBF神经网络替代等效控制量,以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补偿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外部干扰,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抖振;根据Lyapunov方法导出的自适应律在线调整神经网络权值
语音增强可以提升带噪环境中的传声器接收信号质量,增强过后的语音会更为清晰,不仅能给听者更为舒服的听感,也更便于机器进行语音识别。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无监督学习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的表现更为鲁棒。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首先,介绍了拟采用的基于掩蔽的波束形成系统框架,包括去混响和各波束形成方法等。此框架将作为后文的基础,探讨不同掩蔽估计方式对语音增强的影响。其次,介绍了无监督的概率模型掩蔽值估计的
为了提高桥面铺装结构中防水粘结层的性能,利用环氧树脂高粘结性能,以水性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采用一次冷混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基本性能,成型模拟桥面铺装结构型式拉拔、剪切复合试件,分析了温度、浸水以及洒布量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耐热性、拉拔强度及剪切强度;随着水性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其层间粘结强度得到明显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威胁农作物产量和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高温胁迫引起的水稻减产,探明水稻的耐高温机制,通过基因克隆、热驯化等手段开发水稻耐热品种已迫在眉睫。本论文以野生型ZH11、突变体hst、HSTL过表达转基因植株(OE-HSTL)以及CRISPR/Cas9-hstl突变体植株为材料,研究了HST转录因子及其同源物HSTL在高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
以北京市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MNL模型,从出行选择、习惯和政策规避实证分析限行政策对居民机动车出行选择的影响效应,剖析居民对限行政策的反应机制。实证发现,在限行政策下,居民的出行选择来自隐性时间价值和出行习惯的权衡;出行习惯、机动车数量等从不同层面显著影响居民的出行选择;限行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学位
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或超重人群数量已超过19亿。肥胖与一系列的急性与慢性疾病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关节炎,II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多种类型癌症,同时肥胖也会增加儿童患病致死致残的几率。因此肥胖是一个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危险因素。目前体重调节的方案有很多报道,包括外科手术干预,减肥药物,运动减重,饮食调节和控制。但是这些方案不仅消耗时间和精力,而且所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
学位
超大陆的周期性聚合与裂解(即超大陆旋回)控制了太古宙以来的全球构造演化,并对地表环境、生物演化、矿产资源分布均有重大影响。近年来,中国陆块(特别是华南和塔里木)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及其在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的核心问题。塔里木克拉通位于中国西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罗迪尼亚超大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塔里木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及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联系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