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Lin Shu's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Ethics-A Case Study of Lin Shu's Version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纾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翻译家。《块肉余生述》是林纾众多翻译作品之一,也是他认为自己翻译的外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在我国翻译界,《块肉余生述》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原因在于该译本中虽然充满了删除、增改、变更等现象却受到当时读者的热烈欢迎。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翻译研究与伦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翻译伦理学研究一般伦理学原则在翻译领域里的具体应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翻译家安东尼·贝曼是最早提出“翻译伦理”概念的学者。翻译伦理认为翻译需要伦理的指导,翻译伦理涉及到翻译中的伦理问题。也就是说,道德原则指导着译者进行翻译,避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自我中心主义。彻斯特曼指出目前翻译伦理分成四种模式:再现的模式,服务的模式,交际的模式和基于规范的模式。基于规范的模式又分为职业规范和期待规范。这四种模式反映了对翻译的四种认识,各有自己的伦理思想或观念。即再现伦理--再现原文文本;服务伦理--完成委托人的要求;交际伦理--与“他者”文化进行交流;基于规范伦理--满足一定的文化期待。  本文着眼于林纾的代表性译文《块肉余生述》,从翻译伦理的四个模式方面对林纾的翻译手法、语言特点进行一次系统的、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林纾个性的翻译风格,包括他的增节、删节、改写和保留的翻译技巧,爱国主义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翻译思想以及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翻译的贡献和对当时一些作家的积极影响。旨在指出林纾翻译《块肉余生述》时采用的翻译技巧的合理性,证明其翻译的价值性,肯定林纾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达到公正评论林译小说的目的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打开更新更广的视角,以此来阐述翻译伦理在翻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以期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棉花与天鹰椒间作,实现了植株高矮搭配,符合二者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根系一深一浅,吸收利用不同层位的土壤养分,提高总体效益,便于田间管理。一般亩产籽棉达200千克左右,天鹰椒
学位
2017年12月,在澳门大学音乐厅,我有幸第一次采访到了Mars耀宇传媒的CEO张宇先生.那届在澳门的比赛,是MDL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举办,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张宇却始终坚持地
期刊
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米兰·昆德拉最早凭借其反映捷克社会主义革命后的政治、社会现实的小说《玩笑》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1975年移民法国后,昆德拉
语言不是自治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基于框架理论的语义观认为意义是在框架这一认知模型的操作下动态建构出来的。认知框架与语境,百科知识,社会文化相关,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
艾米丽·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在她30年的短暂人生中,艾米丽仅留下了《呼啸山庄》唯一一部小说,然而这部小说却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长期以
举办支部书记论坛探索提升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新途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后,一大批年纪轻、文化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农村人才脱颖而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为村级组织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菲利普摩尔公司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语篇,结合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理论和社会责任沟通理论与费尔克拉夫的话语权力分析理论,阐释了菲利普摩
中韩20、30年代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都遭受着外来的侵略和内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困境。同样的背景下,中韩知识分子承受着黑暗社会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窘迫的现实生活下的可怕压力。同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学校教育、社会认知、认知心理学、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关系方面等等。目前,内隐和外显认知理论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