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体胚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及形态结构变化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Musa spp.)是世界上重要的亚热带水果及粮食作物,但是,香蕉的主要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难于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获得优良新品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利用体胚发生途径创新香蕉种质成为可能。然而,香蕉是一种胚性反应非常弱的植物,体胚发生技术的落后严重限制了生物技术在香蕉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对香蕉体胚发生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其体胚发生的机制,对提高香蕉体胚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以‘广东2号’(Musa spp.AAA)、‘粤优抗1号’(Musa spp.AAA)、‘巴西蕉’(Musa spp.AAA)、‘ITC1442号’的胚性细胞悬浮系;‘巴西蕉’(Musa spp.AAA)的非胚性细胞悬浮系;‘粤优抗1号’(Musa spp.AAA)体胚发生过程的原胚、球形胚、晚期胚为材料,对其生理生化特性、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香蕉的胚性和非胚性细胞在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方面差异明显,前者细胞大小均一,细胞间紧密,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浓厚,细胞间广泛存在胞间连丝,组织蛋白染色较深;而后者形状不规则,细胞内含大的液泡,细胞器较少,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周围,细胞质稀薄,组织蛋白染色颜色浅。   (2)香蕉胚性细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内源IAA、ABA、ZT含量,SOD、POD、CAT活性均高于非胚性悬浮细胞的,而GA3含量前者低于后者。 (3)香蕉体胚发生各阶段胚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原胚阶段的细胞,核膜和核仁明显,液泡小而多,内含消化残体为消化泡,部分质体中出现淀粉积累,胞间连丝丰富。球形胚阶段,组成胚体的细胞核大,位于细胞中间,细胞质电子密度大,细胞器丰富,具有丰富的淀粉粒,胚体内细胞间仍广泛存在胞间连丝。晚期胚阶段,表皮细胞中仍有较丰富的细胞器,但内部细胞核偏移,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器明显减少,细胞质液泡化。   (4)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从胚性细胞发育成原胚、球形胚的过程中逐渐升高,在球形胚阶段达到最高值,晚期胚下降。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刚好相反。SOD活性先减低后高,在球形胚时处于最低值;POD活性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的相同;CAT活性表现为“高-低-高-低”的趋势,且原胚阶段CAT活性最低而球形胚阶段最高。   (5)香蕉体胚发生的早中期,IAA/ZT、ABA/ZT、ABA/GA3高,有利于胚性能力的的表达;体胚发生的后期,ABA/IAA、ABA/(GA3+ZT+IAA)升高,有利于体胚的发育和成熟。
其他文献
期刊
座落在北京西交民巷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俱乐部,在停止活动十余年之后,最近已部分修葺一新而开始活动了。11月22日下午,中国记协在这里举行了恢复工作后的第一次首都新
彼德·门尼尔身材魁梧,眼光温和,穿着浅黄色的外套。他的夫人眼光聪慧,穿着银灰色羽服。我们一起登上了景山。门尼尔回首紫禁城,黄瓦蓝天,白云缭绕,不禁赞叹道:“北京真美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