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之下,因此我们称之为地球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目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许多中国人不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是因为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引起冲突。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非言语交际误解已成为人们之间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将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能力本身并不能满足人们的交流,相反非言语交际误解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胡文仲教授指出:“中国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普遍弱于言语交际能力,由于不当的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交际冲突比言语交际冲突造成的后果更为恶劣。因为外国人的共识是,非本族人所犯的语言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非言语行为是真情流露,所犯的错误是存心的,而且语言越流利水平越高,所犯的错误或发出的不得体的非言语信息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越严重。更糟的是,这种文化冲突往往被看成人际间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冲突。”(胡文仲,1994)因此,将培养并提高我国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产生重大意义和影响,同时必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与来自讲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研究的重点是文化差异对比。(毕继万,1999)因此本文介绍完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功能、特征和分类;文化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误解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以及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关系后,重点从体态语、时间关系学、空间关系学、副语言、客体语五方面分别不同地比较分析了英汉文化下的非言语交际的异同。鉴于英汉两种文化在非言语交际方面存在的众多差异,为测试我国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关系和调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作者提出两个假设:1.英语言语水平高的学习者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不一定强;2.英语课堂是学习者目的语非言语交际文化习得的主要渠道。为此,作者于2007年3月在长春三所高校200名非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中展开一项调查研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150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其中50人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测试部分采用了王振亚的社会文化试卷,部分由作者设计和由作者设计的学习者相关情况问卷,辅之以对被调查者和相关英语教师进行的后续访问作为研究工具。调查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言语水平和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两个相关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英语水平考试成绩高的群体与成绩低的群体之间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没有显著差别,也就是说,英语言语水平高的学习者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不一定强。2.英语课堂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成为学习者目的语非言语交际文化习得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输入和习得平均还不到三分之一。学生在英语课上主要获得了英语语言技能,并没有学到多少目标文语中的非言语交际知识,在实际跨文化交流中,非言语误解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样看来,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和提高。3.英语外教对学习者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习得起到正面的作用。这次调查研究的结果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首先,应该对文化教学制定明确有效的教学大纲;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应进一步该革;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能力有待提高;最后,作者也就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给了一些建议:1.激发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意识;2.介绍目标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知识;3.比较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的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4.鼓励学生与讲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流;5.课堂上有效利用时间和教材;6.课后要留有效的作业。总之,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学习过程的结果,仅靠大学阶段的学习还不够。因此,作者提出英语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并探索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培养并提高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