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镧互穿网络水凝胶对水中磷的吸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和磷资源逐渐枯竭的现状,常规的生物加化学沉淀处理仅能降低水体中的磷浓度,并未实现对磷资源的回收利用,甚至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吸附法因其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易于分离和重复利用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领域。传统吸附剂存在吸附容量不高、吸附速率慢、重复利用性差等问题,因此,新型高效除磷吸附剂的开发是磷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凝胶亲水性极强,可通过功能设计引入目标基团,增加吸附位点,成为良好的除磷吸附剂。本文将对磷有较强亲和力的稀土金属镧引入常用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中,合成了一种对磷吸附容量高、易于分离、重复利用性好的新型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氢氧化镧(PVA-SA-LH)水凝胶微球吸附剂;考察了其对磷酸盐的静态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磷的动态穿透曲线及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表征结果表明实验采用一步互穿法和包埋法成功合成了PVA-SA-LH水凝胶,其对对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凝胶上的镧与磷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2)比较PVA-SA-LH和PVA-SA水凝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发现二者均在pH=3时具有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1.65 mg/g、13.40 mg/g,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PVA-SA-LH水凝胶的吸附容量逐渐下降,PVA-SA水凝胶的吸附容量先保持平稳后略微下降,共存阴离子对PVA-SA凝胶产生的竞争吸附强于PVA-SA-LH凝胶。PVA-SA-LH水凝胶经五次吸附解吸循环之后,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始吸附容量的80%以上,表明PVA-SA-LH水凝胶对磷的吸附量高、选择性强和重复利用性能优良。(3)PVA-SA-LH水凝胶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PVA-SA水凝胶的吸附在低浓度时符合伪一级动力学,以物理吸附为主,在25mg/L时符合伪二级学,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模型的结果表明两种水凝胶的吸附速率主要受磷酸根在凝胶内部扩散这一过程的限制,增加孔隙度有利于提高吸附量;两种凝胶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5.17mg/L、16.04 mg/L,氢氧化镧的加入并未改变凝胶除磷的单层均相吸附过程;PVA-SA-LH水凝胶吸附磷在酸性条件下,以静电引力和离子交换为主要的吸附机理,路易斯酸碱作用为辅;在碱性条件下,La-O-与HPO42-之间产生静电斥力,不利于离子交换的进行,以路易斯酸碱作用为主。(4)动态吸附柱实验结果表明PVA-SA-LH水凝胶对磷的动态吸附容量qe随着填充质量、进水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进水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三种模型中,Thomas模型对模拟废水穿透曲线模拟得最吻合。(5)PVA-SA-LH水凝胶对低浓度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运行6小时后仍能达到国家一级A标,穿透曲线参数和Thoma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实际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各种离子等对凝胶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小,凝胶对磷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强。
其他文献
造纸废水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大,而传统的造纸废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现在的新标准。本文介绍了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并对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废水
本文旨在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探索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力求找到一条指导高中学生学会作文,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语言的性别差异为前提,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日常用语中的形容词、副词、感叹词、称呼语、粗俗语和禁忌语等最能体现性别差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 TBM 设备及其施工的特点,阐述了建设 TBM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该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总框架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实施策略及
为克服错别字的产生,在识字教学中同样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生中间积极开展自主纠错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静压桩由于其诸多优点而在软土地基城市建设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受桩型选择和设备选型等因素的影响,静压桩在施工前要对其
深圳技师学院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办的全国重点技工院校,设置设计学院、中德智造学院等10个教学部门,开设3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约11000人,每年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
政府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对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至关重要,所以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卒中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幸存的致残患儿将面临几十年的残疾生活,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有限,以及诊断的延误,目前卒中患儿无法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