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多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杂化是通过共混法、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等在有机网络中引入无机质点,从而将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良好的结合起来。因此有机-无机杂化膜兼具了有机膜与无机膜的优点,膜的机械性能得到增强,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能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应用于离子膜领域,改善了离子膜在高离子交换容量时,高溶胀的性质。同时由于无机组分的引入,膜的渗透、选择性也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因此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利用溶胶-凝胶(sol-gel)以及共混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非离子膜和有机-无机杂化阳离子交换膜,并测试了膜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特别的对于杂化阳离子交换膜,首次将其应用于扩散渗析回收碱的应用方面。主要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如下:(1)以乙二胺(EDA)、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CMTE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首先通过EDA和CMTE制备小分子多硅化合物,之后通过溶胶-凝胶法与PVA反应制备杂化膜。考察了CMTES的含量以及溶剂、催化剂对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分析仪(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机械性能等测试了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并将膜尝试应用在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体系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KOH作为催化剂,乙醇作为溶剂制得的杂化膜表现出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2)以丙烯酸(A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多硅共聚杂化阳离子交换膜,考察了不同含量的共聚物poly(AA-co-γ-MPS)对膜性能的影响。该系列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降解温度为264-270℃)和机械性能。并且随着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膜的亲水性逐渐下降(81.6 - 70.8%),离子交换容量却逐渐上升(0.76– 0.90 mmol/g)。最后将膜应用于扩散渗析分离NaOH和Na2WO4体系,表现出了较好的分离效果(渗析系数:0.010-0.042m/h)。在35℃时,使用含poly(AA-co-γ-MPS)质量分数50%的杂化膜进行扩散渗析试验,分离因子达到95.7。(3)以丙烯酸(A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和磺化聚苯醚(SPPO)为原料通过共混法制备阳离子交换膜,考察不同SPPO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探讨膜在分离碱体系方向上的应用可行性。
其他文献
<正>近几年,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引入全新的产品定位理念,采用多元化的竞争手段和全新的营销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文化地产也随之成为了广受
研究目的本论文通过对SPECT/CT检查中的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和采集到的影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目的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SPECT/CT检查中CT部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ymibiaT2型SPECT/CT,扫描Catphan600型和Catphan500型CT性能检测模体,分别通过改变管电压、管电流时间积(mAs)和螺距条件测量43种不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比较8例急性单侧脑梗死患者经早期神经康复持续治疗后99mTc—双半胱乙酯S
以润肺消积胶囊治疗肺癌放、化疗病人48例,治疗后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有变化,稳定率均在90%以上,可达到增效减毒、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合理选择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由Sharp等1972年首先报道。女性多见占80%,发病年龄以30岁左右多见,14岁以下儿童少见。合并1型糖尿病者罕见。现将笔者诊
MG是Management Game的简称,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管理模拟经营训练课程,侧重于企业管理运作的实战训练,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在1957年开发的。2001年经日本青山大学资助东
中医学认为,女子更年期肾气衰,冲任虚少,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肾阳虚衰,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滋养,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虚热上扰,神志受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半城市化地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由制造业发展驱动而形成的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过渡性地域类型。研究表明,常熟半城市化地区具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以
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宴饮场景的重现和解读,分类探讨传统宴饮中等级秩序与座次空间,以及宴饮发生场所在建筑群中的空间位置,以分析传统宴饮礼仪文化的空间对应关系,并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