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世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高等师范和中等教育专家,在中等教育方面颇有建树。1919年,廖世承留美回国后,旋即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育科教授,同时兼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主任一职,直至1927年。廖世承在东大附中的八年,是他最初从事教育的八年,同时也是他教育生涯中最为光辉的八年。在这八年里,东大附中在廖世承的带领下,一跃而成为当时中等学校的佼佼者,“几执中等教育界之牛耳”。本文试图通过对廖世承在东大附中所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实验进行彻底、详细地梳理研究,从而发现其教育改革的思路以及教育改革的特征方法,以期对当今中国的中等教育有一些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对当时廖世承在东大附中进行教育改革时期的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教育背景进行了简单整理介绍。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国民政府统治根基不稳,社会动荡,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文化运动以及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双重影响,促使中国教育界人士强烈要求改革中国中等教育;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也是促使东大附中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文章对廖世承在东大附中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经过结果以及影响,做了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①“三三制”改革:面对当时激烈的学制改革争议,教育界泰斗蔡元培倡导中学段实行“四二制”,但廖世承坚持己见,极力倡导中学段实行“三三制”,并带领东大附中率先进行“三三制”改革实验,先后经历了五个时期,最后用实践结果证明中学段益实行“三三制”。②课程改革:廖世承带领东大附中率先实行分科选科制,带动中学学制改革;主张破除学年制,采用能力分组办法;视学科性质规定若干必修科目。③道尔顿制实验:当道尔顿教学法风靡中国教育界之时,廖世承并没有一味跟风,而是用科学的实验法,通过在东大附中做实地研究,最后用科学的实验数据证明道尔顿制在当时的中国并不适用,它只适用于特殊班的学生。最后,本文尝试总结了廖世承在东大附中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特征和方法。融汇中西,锐意改革;立足实践,“不作趋时之论”;抱定宗旨,熟思详考;即时改革,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