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压裂缝面改善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显示,中原油田有65%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3500~4500m的深层,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该类储层属高温(130℃~170℃)、低孔隙度(≤10%)、低渗透率(≤1×10-3μm2·cm)的致密型油气藏,依目前的技术水平唯有通过大型水力压裂措施,才能显著提高该类油气藏的产能并获得良好的工业开采价值。   压裂施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井压裂后不能达到理论预测产量,少部分井压裂后无效甚至反效,其主要原因是压裂施工对缝面造成了新的污染。   压后处理技术是针对支撑裂缝损害研究的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一般认为,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原因除了支撑剂本身的质量以外,其它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液体沿裂缝壁面滤失造成聚合物局部浓度过高而形成滤饼,阻碍了地层流体往裂缝中的线性流动;B.液体与化学材料中的杂质和压裂液中的残渣占据了支撑喉道而降低了裂缝有效孔隙空间:C.粘性流体长时间滞留增加了液体返排阻力和时间。其结果是加剧了外来流体与地层及岩石的不良反应程度,导致地层有效渗透性降低。   本项目研究针对压裂过程中对地层造成的二次污染伤害开发出了一种缝面处理新技术,成功解决了压裂液对裂缝二次伤害。弥补了压裂增产的不足,解决了压裂后增产问题,为中原油田稳产提供了一项有力技术保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具体成果为:   1、建立了低渗透油臧压裂缝面伤害与解堵动态评价的物理-数学模型及相应评价方法。   2、研制出高效压裂缝面处理剂,对未破胶胶体降粘率大于95%,裂缝导流能力恢复率85%以上。   3、在处理压裂缝面时,可控制处理剂穿透距离,达到深部穿透。   截止二00四年十二月,压裂缝面处理技术在中原油田已累计施工二十三井次,累计增油12353.6t,措施井有效率87%,平均单井有效期大于132天,措施井最长有效期281天,有效井平均单井增油537.1t。投入产出比1:8.59,经济效益显著。
其他文献
在天然裂缝性油藏的研究中,地层应力的研究对油藏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裂缝性油藏,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对石油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然裂缝基本上是岩石应力状态
目前,CO_2管道泄放技术中仍存在着管道泄放经验不足、缺乏管道放空统计资料、未形成统一的CO_2管道泄放标准等问题。为确保安全、高效地对不同工况的二氧化碳管道进行泄放,对泄放过程中管内节流特性变化规律、安全泄放控制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自行设计CO_2管道节流实验,得到各级节流出口温度随入口温度变化呈现先上升趋于主管内CO_2温度而后下降的规律。对比发现CO_2在超临界态时的节流效应比
学位
本文针对萨中油田部分葡Ⅰ组主力油层聚合物驱进入后期,油田水驱采出程度已较高,增储余地小,生产能力明显降低的问题,开展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的一些研究。本文以室内实验
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MR fluid)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奇特流变效应的智能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其粘度能在数毫秒内急剧增大,可在固液间相互转换。联轴器作为机械通用零部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来传递力矩和运动。本文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研制出了一种力矩可控可调的新型智能联轴器,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其磁场分布、结构、动力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必须要落实的一项教学任务,这既是新课改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有落实这项目标,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
浮吊是海洋工程设备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起重装备,被广泛应用于海上大件吊装、海上救助打捞、桥梁工程建设和港口码头施工等多个领域。随着海上工程作业任务的复杂化和重型化,浮
天然气是世界上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我国有雄厚的天然气基础,发展天然气工业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有利途径,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展略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天然气工业首先要解决
汽车起重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行走式起重设备,其起升系统动态性能的好坏对于产品的整机性能至关重要。当前国内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各个元器件的选择是按系统的静态性能进行理论计算以及凭设计人员的经验,所设计的系统需要等到产品成型之后经过测试才能够清楚其动态使用性能的好坏。如果系统设计不合理,动态性能不够理想,就必须进行重新设计,这将延长产品的设计周期并增加研发成本。在系统设计完成以后,采用计算机仿
本研究筛选出符合油田实际、应用简便的简化“增量”评价法,该方法只需考虑调驱项目比水驱或衰竭生产所增加的那部分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注水量及注剂量所需要的增量投
学位
各种控制理论在车辆系统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是车辆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未建模特性、参数摄动和强侧向风等外界干扰的特性。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控制方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