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关电源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功能全而成为当代的主流电源形式。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开关电源模块化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的PFC、PWM、电源管理监控等保护、控制电路常制作在一块单独的控制电路板上。由于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集成度高、元件细密、功能多、品种杂、引脚不一致,导致对其测试困难,严重影响开关电源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因此,研制一个兼容性强、测试效率高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本论文通过分析、汇总本单位所生产的几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的功能与工作条件,归纳出控制电路板的功能参数及规格、控制电路板测试所需的输入电压及规格,进而制定出对自动测试系统的要求与指标,并通过运用普氏筛选矩阵得出优化的测试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借鉴虚拟仪器的结构,提出SUPER PLC-2010型自动测试系统方案,即基于LabVIEW(上位机)+PIC16F877A(下位机)+接口电路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  本测试系统的上位机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出形象直观且方便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即程序设定界面和测试操作界面,实现了测试项目与测试步骤的程序化,具有“测试程序即测试设备”的优点。  下位机采用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PIC16F877A作为MCU,用于对端口进行控制和对信号进行检测。MCU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后,在其内部运行相应的程序,经由开关矩阵给控制电路板提供运行所需的外部激励条件,并对被测控制电路板的功能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回传给上位机进行后续处理。  接口电路用于将不同型号控制电路板的引脚进行合理转换,以便与下位机激励输出端口相连,实现测试系统对不同控制电路板引脚的兼容。  整个测试系统实现了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的自动化测试,有效地提高了本单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板的测试效率和开关电源制造品质,降低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高压辅助电源的供电是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在已知存在的高压辅助电源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高压辅助电源解决方案。  高压辅助
焊接是船舶制造最主要的加工手段,焊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船体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焊接变形又是焊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一环。焊接变形的存在不仅造成了焊接结构形状变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仍、变化巨大的年代,各种势力交替登场,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反映到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的教育主张。尤其在教科书的编写上,一方面政府有政府的法令
本文提出了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技术平台的电力谐波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工控机中用LabWindows/CVI结合硬件实现了电力谐波分析,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满足电力系统测试要求。首先,介绍了电力谐波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讨论了电力谐波进行检测的意义,对现有的电力谐波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比较,找出了适合的测量方法FFT算法,阐述了谐波检测发展方向,针对谐波检测现状,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以下简称电堆)由于启动快、寿命长、环保等优点,尤其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公认为最佳动力源。一方面,大型电堆的封装载荷大小及其在电堆部件中的均匀化分布直接影响着电堆效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燃料电池的端板可与紧固件配合为电堆提供适当的封装压力,控制内部接触压力分布,其力学特性对燃料电池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端板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且体积小、质量轻,易加工
本课题源于常州伟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项目。本文针对编织带自动切带机电气控制问题,应用台达ASDA-AB伺服控制器和ECMA电子换向式三相永磁同步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能源革命的第三次已经拉开帷幕,可再生能源因其环境优势和可持续开发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阳能的利用具有不受地域限制、大储量以及零污染的特点,在中国对太阳能充分利用有利于进行能源转型。通常并入到配电网的光伏电源(Photovoltaic Power,PV)所在位置是靠近负荷的附近,利用PV辅助传统集中发电厂对用户进行供电带来的是配电网拓扑的改变和不确定的短路电流方向和大小,这些改变给传统保护带
DNA计算具有高并行、高存储密度、低耗能、计算速度快等优点,许多用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NP问题大都可用DNA计算予以解决。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DNA计算模型,如粘贴模型、剪接
近年来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市场开拓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这种以市场为导向、对内以营销为中心、对外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新机制,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