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漏肩风”、“五十肩”之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在一年之内,也可以达到几年。随着疾病的发生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能有外伤史。主要病理是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患者在生活质量和活动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寻求出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来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痛苦已成为研究的热门。扬刺法作为一种传统的针刺手法,且对疼痛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活动。因此本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更广的治疗思路。目的:观测扬刺法针刺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常规针刺的疗效,探究扬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就医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扬刺法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岁数最小者48岁,最大者62岁;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岁数最小者45岁,最大者60岁。两组病例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针刺均为1天1次,1周3次,每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对肩关节疼痛、功能及活动度的改善观察,采用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制订标准,研究结束后录入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详细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及组内对照分别采用两独立样品的检验及配对检验,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扬刺法组与常规针刺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肩关节评分量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线特点具有可比性。2、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两组肩关节评分量表总分,扬刺法组总分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扬刺法组治疗肩周炎疗效比常规针刺组的好。3、治疗2个疗程后,扬刺法组与常规针刺组的肩关节评分表各成分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扬刺法组各成分评分比常规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肩关节的疼痛、功能和活动度受限等,且治疗组优于常规针刺组。4、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病愈3例,显效17例,有效6例,失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病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失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阐明的扬刺法组总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肩周炎患者病发时,影响生活质量,扬刺法在治疗肩周炎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实效,本研究扬刺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并在肩部疼痛,在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和其他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故扬刺法是临床治疗肩周炎更为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