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的国家形象研究——基于《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7-9年级)分析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通过各种媒介建构国家形象,以形成国家认同。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可见中国国家形象已从“大国”转变为“强国”的定位。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表明重塑国家形象是新时代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科书是国家意志、民族文化、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也是儿童最直接建构国家形象的系统启蒙文本。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始统一编写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语文、历史三科教科书。其中,《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其教科书编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本研究对国家统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7-9年级),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从物质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以及国民要素4个主类目维度以及11个次类目维度分析这套教科书的课文系统和辅助系统,以了解教科书国家形象的呈现及其特点,提炼教科书对国家形象建构的目标,进而揭示教科书建构国家形象的价值取向。研究发现:这套教科书中国家形象的呈现,从数量来看国家形象内容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其中九年级上册内容最多;从内容来看,凸显制度要素和文化要素,具体表现为国家法律制度最多;从编排来看,在课文系统和辅助系统都很重视国家形象,其中课文系统以文字为主,辅助系统以图片为补充形式,两者相互融入,共同塑造国家形象。这套教科书建构国家形象的目标指向为:塑造了体制健全、法律完备的社会主义国家;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繁荣的现代化国家;历史积淀、精神丰富的多民族国家;精英引领、人民认同的幸福国家。这套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旨在:培育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能力;明确个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确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杜威经验论德育思想渗透于诸多经典著作中,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对美国乃至中国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需要借鉴杜威经验论德育思想。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推动杜威经验论德育思想研究,进一步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杜威经验论思想是对传统经验论的扬弃,是其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杜威以经验为基础,不断变革传统德育,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人民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多元价值观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学位
“耻”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殷商时期萌芽至今,历经千年发展沉淀的“耻”德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道德价值不仅体现于“国之四维”、“养民知耻”的古代治国方略中,贯穿于道德自我完善、理想人格塑造的修身方法与目标中,也对当下社会道德建设、主流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华传统“耻”德,从“耻”的含义及历史流变出发,确定其作为底线伦理道德的本质及导人向善的功用,并透过其在修身
学位
“廉”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是中华传统德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廉”德为治国理政、社会稳定以及个人的道德养成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代,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廉”德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需求的呼唤。本文探寻了“廉”德的起源并归纳和总结了古代“廉”德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点,分析了“廉”德的历史作用,结合历史和现实,阐述了弘扬中华传统“廉”德的当代价值,最后针
学位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两大基本工作,行政管理是学校良性运转的重要保证之一。当代大学规模庞大,部门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担任的职能日趋多元化,特别是身兼教员与职员两重身份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模式在充分发挥集约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职责重叠矛盾与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对学校工作效率与教师个人发展均有所影响。可见,如何调解行政与教研的关系、发挥其优势
学位
本论文从一套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创作与使用历程,反思我国小学性教育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儿童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以儿童利益相关者及其性教育责任为切入口,思考我国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方向。读本创作篇:针对性教育实践中对性教育目的和内容理解的偏狭,性教育专门性、专业性教材的匮乏,性教育稳定课时的缺失等普遍存在的问题,《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确定以“儿童
学位
为调查建设项目对包气带土壤的污染现状,HJ 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导则”)中明确提出需对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和评价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改、扩建项目进行包气带污染状况调查和包气带土壤浸溶试验。但导则中未明确浸溶试验中包气带土壤的前处理方法,故以试验目的为依据,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现行固体废物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不同前处理方法选择依据。最后从环境监测和环
期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即要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将理论语言由学术化、理论化向大众化、通俗化转换,影响和普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这对于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感染力具有非凡意义。当下,媒体融合的发展俨然成为时代潮流,我国舆论发展的格局得以重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局面也变得日益复杂。因此,理论传播者科学研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规律,科学谋划推进理论传播的进度
学位
道德信仰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于明确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方向、凝聚道德共识,提升个人思想道德境界、塑造道德人格,解决道德行为动机与效果统一问题、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具有重要作用。网络的快速崛起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改进文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日常行为方式的选择,
学位
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义”德自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思想家的重视,一直是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说话方式和精神追求中,对铸造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受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义”德在现代弘扬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难题。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义”德理念,为道德建设提供重要的价值依据。中华传统“义”德源于人民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