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用户终端静电损伤分析及其防护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电子产品日益向轻、薄、小、高密度、多功能等方面发展,移动用户终端作为电子产品的领军者,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与此同时,由于工艺的进步、集成化程度的大幅提高,电子器件对静电日益敏感,从而导致移动用户终端遭受静电损害的几率也日益增大。此外,由于移动用户终端自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与人体分不开,而人体作为主要的静电源,其静电电位最高可达72kV,因此移动用户终端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处在一个充满静电的环境中,从这点看,移动用户终端易受静电干扰或损害。因此,对移动用户终端进行静电损伤分析以及防护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移动用户终端静电防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终端自身结构及电路改进上,可采取的措施有:对终端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增设静电屏蔽层、合理的PCB布局、选用带静电保护电路的集成芯片等。从以上这些防护措施可以看出,它们只是单纯地从终端的角度考虑防静电问题,并没有从终端所处的整个环境去考虑系统防静电问题。从电磁兼容的角度考虑,一个好的静电防护设计方案,应该从控制静电发生源、切断干扰途径以及保护被干扰设备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本论文结合移动用户终端的静电放电测试、人体静电参数测量以及材料的摩擦实验等,从静电损伤模型、人体及终端材料静电三个方面对移动用户终端进行了全面地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 1.从终端材料组成的角度分析了移动用户终端的静电起电机理,并从静电放电的角度阐明了移动用户终端的静电放电主要通过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对其易损部位形成干扰或破坏; 2.设计了两种放电模式下的移动用户终端电路损伤模型,并采用Pspice电路仿真软件对这两种电路损伤模型进行了Transient瞬态分析及Parametric参数分析,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静电放电电流波形; 3.通过实验测得了不同情况下的人体静电电阻、电容及电位,分析并验证了影响人体静电的主要因素为环境相对湿度、人体着装情况以及人体活动情况等,分析了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分析的误差; 4.分析了环境相对湿度、摩擦次数及分离速度对人体及终端材料静电电位的影响,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Origin软件得到了以上各因素与静电电位间的回归模型: 5.设计了移动用户终端静电的总体防护方案,具体包括: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对终端进行防静电设计,普通用户及维修人员的静电防护,以及终端材料的静电防护。
其他文献
考察队员们从太白山北坡徒步登顶,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先后见到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穿越高山杜鹃矮林和太白红杉林,偶遇隐居山中的独叶草,饱览高山灌丛草甸和冰川地貌。秦岭跨越我国甘肃、陕西和河南三省,东西绵延1 600千米,南北宽几百千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拥有
期刊
1936年,人类圈养的最后一只袋狼本杰明因饲养员的疏忽而死亡,这标志着这种奇特的动物在地球上销声匿迹.此后,虽陆续有些关于袋狼行踪的报告,但只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无法改
期刊
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qinlingensis)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金丝猴亚种,一般营群体生活,多个家庭组成一个族群,少则七八只,多则数百只.研究表明,秦岭川金丝猴
期刊
魔芋食品是人们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来源于魔芋属植物.白魔芋发现于1984年,是我国的特有种,特产于我国金沙江流域,是当地栽种较广泛的经济作物.如今,其野外居群受到人为采挖
期刊
2017年夏天,作者带领学生来到秦岭大山中寻找昆虫,发现了藏匿于动物粪便中的漳腊冥葬甲、粪水龟、阎甲和隐翅虫,见到了湿地中的螳水蝇、蝎蝽与负子蝽等水生昆虫,捕捉到古细足
期刊
电磁兼容(EMC)技术已经进入新的时代,电磁兼容测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一项综合技术。目前国内还是主要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测试仪器用于电磁兼容测试和预测试,而且国内的电磁兼
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限制物种多样性分布的假说很多,目前为止有超过三十种假说涉及不同的影响因子,如:气候因子、区
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聚集,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研
超级细菌的出现严重影响和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超级细菌实际上是一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这类细菌基本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这类细菌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
提到卧龙自然保护区,很多人会想到大熊猫.实际上,卧龙境内的西河流域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丰富,至今仍人迹罕至人迹罕至的西河流西河发源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