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蛋白DAB2在LDLR介导的胆固醇吸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在基因-蛋白-环境等多个层次的水平上,寻找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相关基因和新的突变位点,并研究这些新的基因和突变位点是如何参与调控胆固醇代谢的。通过对这些基因调控胆固醇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的研究,寻找出新的降血脂药物的作用靶点,为降低血脂异常发病率和冠心病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1)选取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健康人群,利用全外显子组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候选的胆固醇代谢调控基因进行检测,寻找能够影响血脂代谢的新的突变位点;2)对筛查出的DAB2基因新的突变位点进行研究,探讨DAB2参与调控胆固醇吸收代谢过程的分子机制;3)选取DAB2基因的标签SNPs,分析其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和健康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研究这些SNPs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方法:1)选取新疆地区民族、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普通人群,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范围,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值组和低值组,通过查阅文献,对有可能参与胆固醇代谢调控过程的32条候选基因(635个片段),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二代测序,分析这些基因突变位点和血脂的相关性;2)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ARH-KO细胞系,对DAB2基因8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构建真核过表达质粒,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共沉淀等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研究这些新的突变位点对靶蛋白LDLR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与功能特点;3)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016名和健康对照组967名,两组人群年龄、性别和民族匹配,利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improved multiplex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method i MLDR)进行SNP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选取长期居住在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共500人,根据LDL-C的参考范围,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对已知可能参与胆固醇代谢吸收、内源性合成、分泌及后调节过程的32个候选基因(635个片段),进行全外显子区二代测序,结果提示NPC1L1,DAB2,LDLR,SREBP1,SREBP2,SCAP,Numb,MBTPS1,FLOT2等基因的变异体同时出现在三个民族人群中,同时与汉族人群相比,NPC1L1,SCAP,DENND4C等基因的变异体在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中出现的频率较高。AMFR,Insig1,MYLIP9,TBL2等基因的突变主要出现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部分基因只在某一个民族的人群中检测出来,如FBXW7、GRINA、Insig2等。胆固醇吸收关键调控基因DAB2共检测出来8个新的突变位点,分别是N226S,R296C,T505I,D211Y,F702C,H425R,Q212E,V544I;2)通过ARH-KO的SV589细胞系,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机制研究的结果显示:DAB2基因第544位的缬氨酸突变成了异亮氨酸,突变后,V544I突变体的蛋白水平不稳定,半衰期缩短,降解加速,蛋白表达量减少,导致靶蛋白LDLR介导LDL-C的内吞清除能力减弱,使得血浆中LDL-C的水平升高,这与我们从LDL-C的高值组中筛选出这一突变体的情况相符;3)在汉族冠心病人群中,SNP位点rs2855512的基因型频率、显性模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5,P=0.010和P=0.006)。SNP位点rs2255280基因型频率、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26,P=0.022,P=0.047和P=0.011)。rs2855512和rs2255280的显性模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8,OR=1.439,95%CI:1.101~1.88;P=0.011,OR=1.416,95%CI:1.083),携带AA基因型者冠心病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维吾尔族群体,4个SNPs的基因模型分析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通过全基因外显子组二代测序技术,对可能参与胆固醇吸收后代谢过程进行调控的32条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后发现,这些基因及其新突变位点在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三个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参与胆固醇吸收后调控的基因DAB2、NPC1L1和LDLR等基因的新突变位点同时出现在三个民族人群中;2)通过在细胞水平上对DAB2基因的新突变位点V544I进行机制研究后发现:当DAB2基因发生V544I突变后,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是m RNA水平没有变化,因此这个新的突变位点是通过转录后机制,对LDLR介导的LDL-C内吞清除过程进行调控,进而影响了血浆LDL-C的水平,使血浆中LDL-C的水平升高,免疫共沉淀结果也证实DAB2发生V544I突变后,导致DAB2蛋白与LDLR的结合变少,LDLR的内吞功能受到损害,这与此突变体在LDL-C高值组中被发现的情况一致;3)DAB2基因rs2855512和rs2255280位点的多态性与新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携带AA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患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增加,A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冠心病人群的一个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1)在人群遗传流行病学水平,探索MALAT1基因多态性(rs3200401,rs4102217,rs60023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和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的关联性。(2)分析lnc RNA MALAT1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评判lnc RNA MALAT1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心肌缺血损伤早期预警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索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先在大样本人群水平上明确MIF作为新型标记物评价心肌缺血早期损伤的作用和意义,为高危心肌损伤患者早期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其次分析MIF作为生物标记物对心肌缺血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感性增加中的作用机制。应用携带IκBα(inhibitor of kappa B,IκBα)基因的重组AAV9载体,转染衰老心肌细胞或老龄小鼠心脏,在细胞及动物整体水平上探讨外源导入IκBα能否作为基因治疗药物,具有抑制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号通路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生存、凋亡、炎症反应以及应激损伤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然而,ERK1/2信号通路在衰老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变化及其调节作用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防治药物疗效尚无显著。近年来,肠道微生物成为医学界众多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肠道微生物移植对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的影响,及其它在胰岛素
目的:探讨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PBSCT)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临床疗效,并分析移植后免疫重建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共刺激分子B7家族与其的关系,以期初步探讨a GVHD发生的机制,从而建立我们独特RH-PBSCT模式并不断进行优化。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RH-PBSC
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
目的:近年来,肠道菌群被认为在肥胖、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善患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基于哈萨克族较低的发病率,本研究拟探讨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肠道微生物移植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程度改善的原因及机制。方法:1)以糖耐量正常的db/m小鼠、2型糖尿病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哈萨克族正常糖耐
目的:寻找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物在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差异,筛选UC患者粪便代谢水平的生物标志物及具有疾病鉴别能力的标志菌,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UC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差异的内在关联。通过动物模型构建了解差异菌及差异代谢物在UC炎症表现中的作用。方法:1)有完整随访资料及粪便标本的初诊维吾尔族UC患者23例、汉族UC患者25例,分别选择患者组共
本研究是基于我们科研团队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余年临床实践及科研验证而总结提出的“依据单一症状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病位诊断法”(简称“中医不寐五神分型”,包括心不藏神不寐、肝不藏魂不寐、肺不藏魄不寐、脾不藏意不寐、肾不藏志不寐5型),选择其中之“心不藏神不寐”一型而进行的专项研究,涉及“心不藏神不寐”的理论研究、“心不藏神不寐”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心不藏神不寐”动物模型的药物干预研究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