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铍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铍铜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导电率等特点,是综合性能很好的铜合金。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关于铍铜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铍铜合金(1.6%~2.0%Be),但高铍带来优良的力学性能的同时,也给生产、加工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尽量降低Be含量是铍铜合金的发展趋向。但Be含量降低又会致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尤其对低铍铜而言强度和导电性这一对相互矛盾的性能更是很难两者同时兼顾。因此在尽可能满足低铍和不损失合金导电性能的基础上,研究提高低铍铜合金的综合性能的工艺具有极大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熔炼制备低铍Cu-1.7Ni-0.2Co-XBe合金(X=0.4%、0.5%、0.6%、0.7%),分析确定在Be添加量为0.5%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熔炼制备了低铍Cu-1.7Ni-0.2Co-0.5Be-RE合金,对比研究了未处理、微量La处理、微量Ce处理以及La+Ce复合处理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时效时间(0~14h)和时效温度(450~510℃)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等温相变动力学展开了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开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低铍铜合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当Be添加量在0.4~0.7%范围内,随着Be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宏观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细化,二次枝晶臂间距从31.85μm持续减小到16.58μm,降幅最高达47.9%;当Be添加量大于0.5%时,合金中开始出现Be Ni相。随着Be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合金的伸长率总体上逐渐增加。当Be添加量为0.5%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490.4MPa,此时合金的伸长率为14.2%,导电率为32.4%IACS。2)对Cu-1.7Ni-0.2Co-0.5Be铜合金中进行La处理、Ce处理以及La+Ce复合处理均可以减少合金的宏观缺陷,减小合金的二次枝晶臂间距,促进等轴晶的形成,并有效提升其综合性能。单一La、Ce处理时,在分别加入0.05%La和0.10%Ce时晶粒细化效果最佳,此时合金的等轴晶范围最大,二次枝晶臂间距最小,与未处理相比降幅分别达45%和43%;随着单一La、Ce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当La添加量为0.05%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13MPa,比未添加稀土时提高了5%,当Ce添加量为0.1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518.9MPa,比未处理时提高了6%。单一添加La、Ce稀土对低铍铜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合金的导电率在单一La添加量为0.15%时达到最大值39.5%IACS,比未处理时提高了16%;在单一Ce添加量为0.15%时达到最大值37.8%IACS,比未处理时相比提高了11%。La对Cu-1.7Ni-0.2Co-0.5Be合金导电性能的提高比Ce更显著,但Ce对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比La更显著。La+Ce复合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要好于单一添加La、Ce元素,但对合金的导电性能的提升则不如单一La、Ce处理。根据本文实验结果,在复合添加量为0.05%La+0.10%Ce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为526.5MPa,与未处理相比提升了8%;伸长率为14.7%,与未处理相比提高了4%;而导电率为34%IACS,与未处理时(34.2%IACS)相比几乎不损失。3)Cu-1.7Ni-0.5Be合金在时效过程中遵循G.P.区(?)γ’’(?)γ’(?)γ相的析出顺序。合金样品在480℃下时效15 min时,合金中形成大量细小的G.P.区,平均直径约5nm;时效0.5 h时,合金样品发生了G.P.区向γ’’相的转变;γ’’相的平均长度约为10nm,厚度约为2 nm;在480℃时效6 h后,析出物主要由分散的盘状γ’相组成,γ’相平均长度为21 nm,平均厚度为3 nm。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总体上都是先升后降,且时效温度越高,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越早达到峰值;合金的伸长率均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塑性逐渐下降,常温拉伸下的主要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合金的导电率均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终稳定,时效温度越高合金时效后的电导率越大且越早达到电导率峰值。在实验范围内,Cu-1.7Ni-0.5Be合金经480℃×6h时效处理后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合金的硬度为227.7HV,抗拉强度为761.8MPa,伸长率为22%,导电率为59.1%IACS。4)根据时效过程中导电率与析出物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了Cu-1.7Ni-0.5Be合金在450℃、480℃、510℃三个温度下的Avrami指数n及b值,并藉此推导出了合金的等温相变动力学方程和导电率方程,且推导出的电导率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Cu-1.7Ni-0.5Be合金在450℃~510℃温度范围内不同时效时间下的导电率,平均误差小于1.6%(约等于1.53%)。通过等温条件下固体热分解反应机理的积分方程,揭示了在450℃、480℃、510℃温度下时效的Cu-1.7Ni-0.5Be合金的相变机理皆遵循三维扩散机制。
其他文献
室内场景布局估计是场景理解的基础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估计室内空间的整体空间结构,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导航等应用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室内布局估计方法大多将室内空间看作一个“三维盒子”,基于场景的低级特征,推断灭点位置以及二维布局估计结果,进而重建出室内布局的三维模型(尺度无关)。传统方法易受到环境噪音与遮挡的影响,鲁棒性与精度较差,并且需要产生并评估大量侯选布局,速度也较慢。基于深度
学位
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功能梯度材料具有去除应力集中、承受高温梯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而且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功能梯度材料在微机电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因此,深入研究宏微观尺度下功能梯度结构的振动特性对推动功能梯度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以功能梯度圆柱壳为对象,运用Rayleigh-Ritz法和不同的壳体理论推导了含均匀孔隙功
学位
现今,超声电机技术相对成熟,其结构型式颇为丰富,电机性能优良,但已有的旋转型超声电机相对直线型超声电机而言,其结构型式比较单调,电机性能也有待提高。为丰富旋转超声电机的结构型式并提升电机性能,本文提出了单十形结构及复十形结构定子驱动的旋转超声电机,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设计与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超声电机的原理、分类、特点及相关应用,梳理了国内外旋转超声电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阐明了
学位
薄壁层合板壳构件因强度高、韧性好而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壁板,但其振动极易造成结构破坏且影响使用寿命,粘弹性阻尼材料因其剪切耗能特性,应用于约束阻尼层合板壳中具备良好的减振效果,但若全覆盖阻尼材料势必增加结构整体质量,不利于轻量化原则。拓扑优化能够在限定材料使用量下最大限度地抑制结构振动和噪声辐射,以变密度拓扑优化法为基础,编制多种惩罚模型下的优化程序以获得最优材料敷设位置,旨在减少板壳结构整体质量且
学位
线缆在复杂机电产品中的占比越来越多,这使得线缆成为了影响产品装配、性能、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复杂机电产品内部空间狭窄且线缆与连接件众多,这对线缆装配工艺的制定提出了挑战。目前,无论是传统方法利用物理样机对线缆进行模拟装配,还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线缆进行模拟装配,所得到的线缆装配工艺文件大都存在没有联系实际物理装配情况、没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等问题。为了提高线缆装配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复杂机电产品线缆
学位
压电作动器是一种新型作动器,其基于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将电激励转换为定子微观振动并通过定/动子间摩擦将振动转化为移动或转动。不同于电磁作动器,压电作动器响应快、精度高、运动平稳、断电自锁,在生物医疗、芯片制造等有高精密定位需求行业应用前景广泛。现阶段投入实际使用的压电作动器多为单自由度直线或旋转作动器,多自由度作动器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此,本文新提出了一种盆架状单定子平面压电作动器并取得如下成果:
学位
铁素体不锈钢因其线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及耐腐蚀性优异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海运集装箱、建筑及家电等领域。但是使用TIG焊对厚板铁素体不锈钢进行焊接时需要开坡口并多层多道焊,易因热输入积累过大而导致接头热影响区的铁素体晶粒过度长大,降低铁素体不锈钢接头的强度和韧性,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厚板铁素体不锈钢的应用。采用A-TIG焊焊接厚板奥氏体不锈钢时能有效减少焊接次数和缩短高温停留时间,改善奥氏体不锈钢接
学位
Al-Cu系铝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质量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传统制造工艺制备复杂的铝合金零件,存在生产周期长、模具成本高等局限性。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是一种适合成形复杂金属零件的增材制造技术,但由于Al-Cu系铝合金在激光成形过程中易氧化、对激光吸收率低、热裂倾向大等特性,导致其SLM成形困难。本文通过优化SL
学位
开孔泡沫铝是一种多孔轻质的功能材料,其性能由孔的结构性能和基体材料性能叠加构成,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聚氨酯泡沫为母体的石膏型精密铸造法是制备开孔泡沫铝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制备的开孔泡沫铝孔隙率可达98%以上。泡沫铝孔支柱的力学性能是影响泡沫铝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然而高孔隙率导致孔支柱通常较细小且端面多为三角形,这导致其力学性能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提高该类开孔泡沫铝的力学性
学位
由于广布疲劳损伤是导致航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多位置损伤(Multiple Site Damage)是广布疲劳损伤的主要形式,而多位置损伤MSD裂纹具有检测困难、存在时间长、扩展时间短的特点。在飞机的主导裂纹上,或主导裂纹的扩展方向上一旦出现较小的多位置损伤裂纹,则飞机结构件的剩余强度就会被大幅度降低,使之无法经受持续的循环载荷。因此,研究多位置损伤裂纹的萌生及其多裂纹扩展行为显得十分重要。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