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解毒方在III期大肠癌的应用及基于炎症微环境对肠癌抑瘤的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痊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提供我院中药复方治疗Ⅲ期大肠癌的临床数据及疗效;挖掘导师治疗Ⅰ-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瘀毒蕴结证型患者的用药规律,意在研究导师诊治过程中的理法方药及组方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案。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祛瘀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初步阐释祛瘀解毒法治疗大肠癌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指导祛瘀解毒方对炎症微环境下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机制研究。
  方法
  (一)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中药复方对我院住院Ⅲ期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筛选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记录患者基线数据,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部位、脉管癌栓及神经束浸润,临床炎症指标;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服用情况、辅助化疗。随访方式以我院住院病历系统和门诊系统检索为主,未定期复诊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明确患者服用中药情况和复发、转移或死亡情况。无病生存时间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所有数据更新至2019年9月31日。当无法检索或随访到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末次随访时间设定为截止时间。
  按照患者服用中药的频率将中药服用情况分为未服用中药组、间断服用中药组、规律服用中药组;首诊临床炎症指标包括肠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量+5*淋巴细胞量(PNI),采用单因素、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计算中药服用情况和临床炎症指标的疾病复发转移风险比值(H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s)。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中药服用三组之间的无病生存时间(DFS)曲线图。使用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的1年,2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通过分层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和倾向性匹配评分评估统计结果的稳定性。
  (二)收集自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导师门诊早中期大肠癌患者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就诊主要症状(疲乏情况、大便情况、化疗副作用症状、舌、脉)、就诊时间、辅助化疗治疗/单纯中药治疗、证型、中药处方。
  将上述的数据资料通过excel表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1版),采用二项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医案、方剂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挖掘。首先对瘀毒蕴结证型的所有病例,在软件的“医案统计分析”下拉框中选择“数据挖掘分析”,在“用药”模块中选择“中药统计”,得出医案处方中药的使用频次、高频药物和中药的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功效情况。然后针对辅助化疗治疗、单纯中药治疗、不同症状群以及非瘀毒蕴结证型的患者进行中药频次统计。总结导师在不同时期、不同证型、不同症候的治疗用药特点及规律。
  (三)基于网络药理学“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和BATMAN-TCM中的药动学参数口服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祛瘀解毒方的潜在活性成分,并预测和筛选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以Score≥5作为筛选标准,检索出大肠癌相关的靶标基因,并与QYJDF中活性成分靶点基因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利用借助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祛瘀解毒方与大肠癌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
  (四)将荷瘤小鼠(雌性,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简称阿司匹林组)、模型组+祛瘀解毒方组(简称祛瘀解毒方组)各10只。具体给药方式:空白对照组:自由饮灭菌水+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自由饮含1.5%DSS灭菌水+生理盐水灌胃;阿司匹林组:自由饮含1.5%DSS灭菌水+阿司匹林20mg/kg灌胃;祛瘀解毒方组:自由饮含1.5%DSS灭菌水+祛瘀解毒方3.51mg/g灌胃。
  1.5%DSS诱导急性肠炎1周,与此同时各给药组开始给药治疗,期间每天根据小鼠体重、大便性状以及便血症状以疾病指数评分;DSS诱导结束后1-3天,盲肠部位进行lovo细胞种瘤术,并继续给药观察2周。处理结束后,各组小鼠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小鼠,剥离整段结肠,清除其内容物,测量结肠长度,统计肿瘤个数,测量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情况。每个肿瘤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浸泡在福尔马林里,4℃冰箱保存,准备进行病理切片,后续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另一部分保存在-80℃冰箱,提取蛋白,行Western-blot实验。
  结果
  (一)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共纳入166例患者。本研究的有19人失访,失访率为11.45%。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43岁;男性85例,女性81例;首诊为瘀毒蕴结证型31例(18.67%)。在所有病例中,未服用中药的患者有42(26.25%)例;间断服用中药患者66(41.25%)例;规律服用中药的患者52(32.50%)例。截止到随访截止日期2019-9-31,中位随访时间为25.033月。有46例(27.71%)的患者明确发生复发或转移,有7例患者明确死亡。死亡原因和肿瘤无关的患者有2例。截尾数据为101例。截尾数据和失访数据均按末次随访时间计算DFS。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服用中药、进行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疗程完整、LMR值、PNI值属于保护因素;N2分期,IIIc期、粘液腺癌、右半结肠、病理低分化、脉管内癌栓、神经束侵犯、术前CEA、术前CA125、肠炎属危险因素。在首诊中医证型分布中,瘀毒蕴结证型对预后的危险性最大,HR=2.37,P=0.0332。
  COX多元回归模型评估中药服用时间以及肠炎、LMR、PNI值对无病生存风险HR的影响:调整诸多因素后,相对于未服用中药组,规律服用中药组可显著降低98%的复发转移风险(HR=0.02,P=0.0004);间断服用中药组可显著降低68%的复发转移风险(HR=0.32)P=0.0394。此外,我们还发现肠炎疾病是Ⅲ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8,(0.95, 10.02)P=0.0613。
  (二)导师的Ⅰ-Ⅲ期大肠癌患者179例:Ⅲ期患者为90例;Ⅱ期患者50例;Ⅰ期患者14例,不明确TNM分期的根治术患者25例。共收集416首处方进行用药分析:共涉及166味中药,以寒性、平性为主,对应的五味主要是苦、甘;中药主要归肝、大肠经,其次是归脾、肺、胃经。使用频率≥50%的药物有10味,按频数降序排列分别为:桃仁、土鳖虫、槐花、地榆、龙葵、肿节风、山慈菇、茯苓、白术、红豆杉。关联规则显示二至丸(墨旱莲、女贞子)合用频率最高,以苦杏仁配桔梗、浙贝母配苦杏仁联合厚朴、枳实宣肺以通腑。山楂、鸡内金消食和胃;败酱草、白头翁、蒲公英、苦参、槐花、地榆相互配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肿节风、山慈菇、龙葵、半枝莲、红豆杉、猫爪草为导师最常配伍使用的抗瘤专方,临床辨证加减使用。单纯中药维持处方,是患者仅以中药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或者改善症状,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治法,以祛瘀解毒方为基础方,配合使用抗瘤专药如龙葵、山慈菇、肿节风、红豆杉,并配合四君子汤扶正健脾。辅助化疗期间,导师用药侧重于扶正,四君子汤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单纯维持治疗阶段。
  我们将以乏力为主症的处方进行用药聚类分析:一方面以辩病辨证的祛瘀解毒法对应的清热解毒祛瘀药为主,另一方面以对症治疗用补气健脾药如五指毛桃、黄芪等。大便不调患者的用药分析苦参、蒲公英清热祛湿解毒,泽泻利小便以实大便。导师治疗失眠从肝经入手,酸枣仁是最爱用的中药之一。
  (三)根据限定条件,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收集桃仁活性成分23个,土鳖虫活性成分1个,蒲公英活性成分8个,苦参活性成分42个,土茯苓活性成分15个,薏苡仁活性成分9个,地榆活性成分9个,槐花活性成分6个,其中有3共同成分;土鳖虫对应的成分靶标32个,桃仁对应的成分靶标为95个,薏苡仁对应的靶标为48个,苦参对应的靶标为971个,土茯苓对应的靶标为222个,槐花所对应的成分靶标366个,地榆所对应的成分靶标496个,蒲公英对应的靶标122个,最终获得活性成分共110个和靶标1411个。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满足以Score≥5的大肠癌相关靶基因2740个。将祛瘀解毒方的主要靶标和大肠癌相关靶基因做交集,获得两者共同靶标518个,即是祛瘀解毒方抗大肠癌的预测作用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将所得的共同靶标相互作用关系导入Cytoscape3.6.0软件,制作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使得出核心靶标分别为TP53、AKT1、INS、IL6、EGFR、ESR1、MAPK3、MAPK1、SRC、STAT3、JUN、TNF、PTEN、CTNNB1、CCND1、IGF1、EP300、FOS、AR、CREB1、IL1B、MTOR、CXCR4、PIK3R1等均为祛瘀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潜在靶点。
  用DAVID数据库,对518个共同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胞组分生物过程BP分析中富集基因数量较大的有细胞凋亡、趋化因子、蛋白质磷酸化、VEGF、I-kappaB激酶信号/NF-kB、细胞周期阻滞、细胞-细胞链接等,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TNF细胞通路;Bcellreceptorsignalingpathway;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VEGF细胞通路;mTOR细胞通路;ErbB细胞通路;NOD-likereceptorsignalingpathway等通路发挥治疗大肠癌的作用。
  (四)1.祛瘀解毒方对模型小鼠肠炎症状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小鼠对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阿司匹林和祛瘀解毒方组相较于模型组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比空白组无显著变化。阿司匹林组、祛瘀解毒方组对小鼠肠炎症状评分以及肠道顺应性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无论是在肠道顺应性以及疾病评分方面均出现显著变化(p<0.05),并且肠炎疾病评分从第3天开始变得明显,第8天达到最大值。在肠炎疾病症状评分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祛瘀解毒方和阿司匹林组均可显著降低肠炎疾病评分,并且两组治疗作用无显著差异;在肠道顺应性方面,祛瘀解毒方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结肠长度,改善肠道顺应性(p<0.05),阿司匹林也可以改善肠道顺应性,然而两组间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Ki67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祛瘀解毒方均可以显著改善Ki67水平,并且统计学意义(p<0.05)。
  2.祛瘀解毒方对模型小鼠抑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PET/CT结果示祛瘀解毒方组小鼠平均SUV值明显小于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祛瘀解毒方组小鼠剥离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小鼠结肠HE染色以及Ki67表达的实验结果提示阿司匹林组、祛瘀解毒方组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生长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阿司匹林组、祛瘀解毒方组对小鼠结肠癌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细胞周期、凋亡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和祛瘀解毒方组小鼠的TGF-β、IL-6、IL-1β、P65、VEGFA、抗凋亡蛋白家族蛋白Bcl-xL和Bcl2表达水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和CyclinD3表达水平、细胞间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都均有下调趋势,促凋亡蛋白Bad、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均有上调趋势;其中祛瘀解毒方组IL-1β水平和P65水平下调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TGF-β下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药服用可以显著减缓Ⅲ期大肠癌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炎症指标如肠炎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瘀毒蕴结证型对预后的危险性最大。数据挖掘示导师以
  “祛瘀解毒”作为Ⅰ-Ⅲ期大肠癌瘀毒蕴结证型的基本治法,佐以扶正健脾,用药用药以祛瘀解毒方加减。
  基于炎症微环境下肠癌小鼠模型,明确祛瘀解毒方对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结合网络药理学推测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及炎症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新血管生成、促进凋亡、抑制细胞周期、逆转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铁添加水平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器官发育、肠道含铁酶活性、胴体性状、肉品质、微量元素沉积和胫骨发育的影响,从而确定饲粮中铁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铁添加量设7个水平:分别为0(低铁组)、0(基础组)、30、60、90、120、150mg/kg,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公母混养),共计1120只1日龄北京鸭。动物饲养试验为
学位

断奶后,仔猪的饮水由温热的母乳突然变成了接近室温的凉水,容易引起仔猪的冷应激,影响仔猪生长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给仔猪饮用温水被认为是缓解应激、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适当降低饮水速率,还有助于减少水的浪费。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饮水温度和速率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饮水摄入量、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发育等的影响,为断奶仔猪提供适宜的饮水参数。  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两水平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因子分别为饮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幼草鱼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头肾和脾脏)和粘膜免疫组织(肠道、鳃和皮肤)的结构完整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选择均重为12.96±0.03g的健康草鱼14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用AFB1含量为0.04、29.48、58.66、85.94、110.43和143.92μg/kg的饲粮饲喂60天,生长试验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黄杆
学位
藏鸡作为研究高原适应的典型模式动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其已适应了高原低压、低氧、高寒及高辐射的恶劣自然环境。为了探索藏鸡高原适应性的遗传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饲养在高海拔的藏鸡(TC)、低海拔的藏鸡(LTC)、高海拔的彭县黄鸡(HLC)和低海拔的彭县黄鸡(LC)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心、肝、肺和脑等4个组织(3个生物学重复),一共48个组织样本。通过对48个组织样本构建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RN
学位
目的:评价国产新型口服O霍乱疫苗(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灭活全菌体,recombinant-subunit-B/killed Cholera whole cell,rBS-WC)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对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论:1.OrBS-WC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免疫3剂量比2剂量的免疫效果好.2.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是对肠道有益菌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间菌
学位
目的:  以接受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辅助化疗依从性以及中医药治疗时间各自对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并对多个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为患者探索更多的辅助治疗模式。  方法:  通过对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诊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17例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分别根据辅助化疗依从性情况(有
第一部分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对育龄期妇女的生命健康、生育结局和心理状况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输卵管妊娠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中国内地二胎政策的开放,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输卵管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早干预和二级预防,改善有输卵管妊娠病史患者的生殖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ICU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与急性骨骼肌肉萎缩进程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9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的符合纳排标准的94例ICUAW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ICUAW的中医证型分布包括脾胃虚弱证(37例)、肺热津伤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真实世界中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wAMD)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不同中医证型wAMD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其各项疗效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以进一步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数据来源:2019年8月-2020年1月
目的:  观察健脾生髓膏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疲乏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化疗后疲乏的气血亏虚型患者120名。120名患者随机分为膏方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膏方组采用健脾生髓膏方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含铂双药化疗进行干预。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