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风水病的证治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是由于风邪袭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为主要发病原因的一类水肿。以发病较快,水肿发展迅速,并伴有风邪表证为其临床特点的病证。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的整理,从风水的病名起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脉证、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论述进行系统研究,深入地探讨仲景风水理论的辨证特色,以期对治疗肾源性水肿有所裨益。通过研究发现,“风水”这一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不仅明确地出现“风水”一词,对其症状也有了详细的描述。风水之症状主要有:目窠肿,四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发热,恶风,时汗出等。而且还对风水的形成机理及其治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病因方面,提出了劳汗当风或肾风误刺。病机上则认为“其本在肾,其标在肺”。提出了“去菀陈荃……开鬼门、洁净府”等治疗原则。仲景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金匮要略》中设“水气病脉证并治”专篇对风水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首次根据病位之表里上下和病程的演变,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而且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不少风水的临床表现,反映出其动态变化过程。风水初起,肿势不甚而表邪盛,故“脉自浮,法当骨节疼痛,恶风”;随着病情发展,水气盛,肿势逐渐加重,“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风水的证候,由初起的面目微肿发展到身体洪肿,面目肿大,四肢肿,按之没指,脉象也由浮进一步变成浮洪甚至沉滑。在此,仲景提示后人,风水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恒定不变的,在其不同的病程阶段,表现也不同。所以在临证时,要全面观察,掌握疾病的本质。“风强则为隐疹”、“气强则为水”是仲景对本病病机的新认识。仲景发煌古义,推陈出新,在治疗上较《内经》有很大发展,确立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当发其汗”的大法。并提出汗法的禁忌症,曰:“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还创制了一系列治疗风水的发汗之剂—防己黄芪汤、越婢汤、杏子汤等,构建并完善了水气病的辨证论治。预后可有两种转归:一则“发汗则愈”;二则向皮水、正水、石水发展,甚则“水病脉出者,死”。可见对其认识,已到相当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它的证治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论述中国古代传统小说与金庸小说情感叙事模式的转变。事实上金庸武侠小说相较於传统的武侠小说,有明显不同,那便是增加男女爱情的描写。金庸小说集武打和言情於一身
<正> "三部六病"是人体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阴阳失其平衡之后,发生的三阴三阳六组证候群的总称。这个学说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八十高令的主任医师刘绍武先生医疗实践
<正>"博物馆志愿者"与"博物馆之友"一样,都是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欧洲,是社会公众有组织地通过博物馆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为社会服务的群众性社会组织。他(她)们以"志愿"和"无
<正> 松香亦称松脂,别名松膏、松肪、松胶,其治病疗疾由来已久,远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嗣后,历代本草、方书多有收录,临床运用不断创新,尤其近年来采取新法炮制,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物流成本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认识更加深刻,物流配送及其成本优化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草企业在国民经
本论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以维亚康姆为例,从媒介集团与社会环境、媒介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媒介集团的相互关系三个角度研究媒介集团的发展规律。论文首先界定了媒介种群及相关
当今,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本真性诉求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何谓本真教育,学界仍研究得不够深入,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探寻本真教育的真谛,本文选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
<正>2010年5~7月,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开展的水下考古,出水了大量来自福建省平和县明末烧造的"漳州窑"瓷器,再一次使平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平
文化创意产业位于产业链的高端,对传统产业改造和城市功能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具有引信效应,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形成产业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