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评价海水中重金属氧化胁迫效应的新指标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的毒性和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给环境中的生物体造成毒害作用。相对于在海水中重金属的总浓度,因为海水中有各种无机和有机配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金属元素的存在状态,其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浓度更加重要。氧化胁迫是重金属离子对于生物体产生毒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尽管已有很多生物标志物被用来指示环境中金属离子对生物体的氧化胁迫程度,但是这些标志物并不是很灵敏,特别是在生物体受到金属离子短期胁迫时,已有的标志物无法快速指示氧化胁迫的程度;即使在表征长期胁迫时,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往往需同时对其中多个标志物进行测定。因此,更为灵敏且准确的氧化胁迫指示方法亟待发展。本研究以海洋中广泛存在的三角褐指藻为藻类的模型,研究CuCl2、CdCl2和PbCl2对藻的长期和短期氧化胁迫;以期在分子水平上获得更多关于金属离子对于生物体的氧化胁迫程度的信息,发现有效的反映生物体受重金属氧化胁迫程度的生物分子并发展新的指示生物体受氧化胁迫的程度的指标和方法。同时获取环境中生物可利用金属元素存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主要简要地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水体治理的必要性以及藻类耐受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化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含巯基化合物分析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了我们的选题依据。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浓度(0、0.05、0.5、1、10和20μM)和不同胁迫时间(6小时和3天)条件下,CuCl2、CdCl2和PbCl2对三角褐指藻的胁迫和毒理作用。我们监测了在不同胁迫条件下,藻的生长情况,发现经过3天的胁迫,与空白组比较,胁迫后三角褐指藻藻细胞的密度整体下降。在金属胁迫浓度较高时,Cu表现出最强的毒性,Pb表现出最弱的毒性,Cd的毒性介于两者之间。例如,当胁迫浓度为20μM时,胁迫时间为3天,和空白相比(未加金属离子),Cu胁迫的藻细胞密度下降51.4%,Pb胁迫的藻细胞密度下降26.1%,Cd胁迫的下降39.7%。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ICP-MS检测了不同胁迫条件下细胞内部和细胞外的金属元素含量。发现当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增大时,细胞内部和细胞外吸附的金属量都在增大。细胞外吸附的金属量要明显大于细胞内的金属量。例如,当20μM CdCl2胁迫三角褐指藻3天时,细胞外吸附的Cd为908 amol per cell,细胞内吸附的量为275 amol per cell;当PbCl2胁迫三角褐指藻3天,胁迫浓度从0.05增大到20μM时,细胞内的Pb从29.4 amol per cell增大到334 amol per cell。我们通过SEC-ICP-MS考查了金属和细胞内物质结合的情况。我们发现Cu和Cd主要是和细胞内大分子量化合物(MW>20 kDa)结合在一起,Pb主要和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MW<1500 Da)结合在一起。最后我们通过HPLC-ESI-MS来鉴定胁迫过程中产生的含巯基(-SH)小分子量化合物的种类。我们发现这类化合物主要有半胱氨酸(Cys)、谷胱甘肽(GSH)和植物螯合肽(PCs,主要是PC2-6)。   第三章主要开展了重金属对藻类生物的氧化还原胁迫程度研究。提出利用前文所述的藻细胞内含巯基小分子化合物的还原形态占总量的比例(RRedTotal=还原型巯基的浓度/巯基的总浓度)或与氧化形态的比值(RRedOxd=还原型巯基的浓度/氧化型巯基的浓度)来指示藻细胞受氧化还原胁迫的程度。含巯基小分子化合物的还原(-SH)和氧化(-S-S-)状态含量的比值不仅是反映藻细胞所处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而且在对抗重金属的氧化胁迫过程中藻细胞中-SH和-S-S-的转化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准确得到还原型巯基小分的量,我们用NaOCOC6H4HgOH(PHMB)来标记和稳定-SH。所标记Hg可以通过UV/TiO2光催化还原进行原子化,进而实现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最终通过所测得的Hg的量推算出-SH的含量。不同金属元素胁迫时,RRedOxd和RRed Total的变化趋势不一样。相对于正常值偏离的程度,即RRedOxd和RRed Total的大小直接和藻细胞受到氧化胁迫的程度相关。因为不管是去除氧化活性高的物质(可能导致RRedOxd过低)还是直接络合金属(可能导致RRedOxd过高)都是藻细胞用来对抗环境中金属离子造成的氧化胁迫的策略。除了三角褐指藻外,为了验证我们提出的RRedOxd和RRedTotal,我们用了另外两种藻,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做平行实验,研究它们在对照和10μM CdCl2胁迫时,RRedTotal和RRedOxd值的变化。结果对于T.pseudonana,RRedOxd值从1.94(来自对照实验的对照值)上升到2.85;对于P.minimum,RRedOxd值从2.87(空白值)上升到8.09。同时CdCl2胁迫过程中也伴随着藻细胞密度的明显下降。因此证明了我们所提出的RRedTotal和RRedOxd值可以作为评价生物体受金属氧化胁迫程度的指标。第四章总结了本硕士论文的研究工作,对其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对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碲化物和硒化物纳米材料在日益蓬勃发展的无机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纳米材料已经显示了与其体相材料不同的光学、电学及催化等性能,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
以D-(+)-葡萄糖酸-1,5-内酯和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基酯盐酸盐为原料,制备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糖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GAMA),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近些年来,炔丙醇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日渐增多,尤其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从炔丙醇出发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方便高效地构建许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分子。例如,一些典型的杂环骨架如呋喃、
传统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具有永恒的价值。教育学生学习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她传承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道尺寸和功能界面易调节等特点。其在气体存储、吸附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原料易得,廉价,制备工艺简单,环境稳定性高,可折叠,有良好的光伏效应等优点,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有机太阳能电池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质量不确定,并且纯化相对困难,使得材料的电学特性难以精确控制,进而影响器件的稳定性。与聚合物相比,小分子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质量,并且容易提纯,作为电池活性层给体材料更易确保器件的稳定性。鉴于小分子给
五氧化二钒(V2O5)由于其比容量高,放电电压高,价格低,资源丰富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MnO2)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较低的价格,环境友好,因此其在电容器领域
草莓黑根腐病菌(Rhizoctonia fragariae Husain et W.E.McKeen)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国无分布。本文主要从分布、寄主、危害症状、形态特征、传播方式、检疫鉴定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巴蜀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川独特的文化标识。本文以川菜文化发源地区成都为例,深入调研川菜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