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鼬科动物种群数量及冬季生境选择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冬季,采用样线法针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对鼬科动物(Mustelidae species)种群数量及冬季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5条样线,样线总长度为225km,记录24h内鼬科动物通过样线留下的足迹链数目来计算出鼬科动物种群密度,进而估算出保护区内鼬科动物的数量。记录了40个鼬科动物利用样方和42个对照样方。在每个样方内测定了坡向、倒木、隐蔽级、裸岩、海拔、灌丛盖度、坡度、坡位、人为干扰距离、郁闭度、林型、雪深和树胸径共计13类生态因子[1]。分析方法和结果如下:(1)鼬科动物种群数量调查FMP公式(Formozov-Malyshev-Pereleshin Formula)分析表明[2-3]:调查显示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中,紫貂(Martes zibellina)的平均密度仅0.279±0.009只/k m2,保护区中紫貂数量为1072只;黄喉貂(Manes flavigula)的平均密度为14.508±0.016只/km2,保护区中黄喉貂数量为6483只;黄鼬(Mustelasibiri-ca)的平均密度为91.39±3.899只/km2,黄鼬数量为38003只。(2)鼬科动物生境选择调查a)单样本Kolmogorov-Smimov检验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所测定的13类生态因子呈非正态分布。因此利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对鼬科动物数量型栖息地因子选择的差异性比较进行分析。b)Mann-Whitey U检验分析表明:可以发现利用样方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坡度和郁闭度为显著差异,灌丛盖度为极显著差异。冬季鼬科动物更偏爱较小坡度,较高郁闭度和灌丛盖度的生境,但是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中的隐蔽级、树胸径、雪深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为差异不显著。c)Bailey’s置信区间法表明:鼬科动物喜欢处于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中坡位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对倒木表现出明显选择性,避开选择上坡位、阴坡位和阔叶林生境。d)主成分分析法表明:前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64.9%,即前4个因子解释原始13个变量的64.859%的变异,仅丢失了35.141%的信息,能够很好的说明鼬科动物冬季生境选择特征。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30.9%,第一公因子为林型、海拔、雪深、人为干扰;第二公因子为树胸径、隐蔽级;第三公因子为坡度;第四公因子为裸岩及灌丛盖度。
其他文献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
目的观察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对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成像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接受电子喉镜检查的60例疑似喉部恶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电子喉镜、电子喉
西藏直孔水电站属于高原水电站,施工中受气候影响较大,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坝面密实度和平整度直接影响堆石坝整体质量和坝体的安全。利用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功能特点,组
高瓦斯隧道施工的通风技术是开挖中重要的安全控制点,通风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介绍了瓦斯隧道通风量的确定、风机布置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