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水条件下离心泵磨损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沙水条件下水力机械空化特性及磨蚀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979126)的资助下展开。离心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在输送混合多种粒径泥沙的水流时,泥沙颗粒的存在会与过流壁面发生摩擦碰撞,造成其磨损破坏,严重影响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针对离心泵磨损问题,本文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流量、泥沙浓度与泥沙颗粒物性等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搭建了离心泵固液两相流试验台,对离心泵进行了能量性能、压力脉动、振动及磨损试验,研究了离心泵输送两种混合泥沙颗粒粒径组分的含沙水时,其能量特性、流动特性以及磨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离心泵输送沙粒的浓度越高,扬程和效率越小,但当沙粒浓度小于1%时,离心泵效率下降的幅度较小,基本保持不变;(2)压力脉动幅值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沙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3)各测点处振动速度幅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沙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4)离心泵的叶轮磨损首先发生在叶片进口处,随着磨损时间增加,叶片工作面、后盖板、背面等相继遭受磨损,其中叶片工作面出口磨损最为严重;(5)离心泵流量越大,叶轮磨损越严重;输送的沙粒浓度越高,叶轮磨损程度越深。2、采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对多种粒径的泥沙颗粒组分进行分布拟合,选用欧拉-拉格朗日法计算离心泵内两相流动,选用Grant-Tabakoff壁面反弹模型用来描述颗粒与壁面的碰撞过程,对比多种磨损模型的优缺点,选用Mclaury磨损模型作为磨损计算模型;对离心泵进行水体域建模与网格划分,将数值模拟的外特性结果与磨损计算结果分别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泵扬程的最大误差为3.4%,效率最大误差为1.9%,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且磨损位置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3、以黄河流域含沙水流特点为背景,研究了不同泥沙颗粒粒径、泥沙颗粒密度与泥沙颗粒形状等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沙粒平均粒径的增加,叶片工作面磨损逐渐减小,叶片背面、后盖板、蜗壳磨损逐渐增加;沙粒平均粒径越大,离心泵过流部件的局部磨损越严重,沙粒平均粒径由16μm增加到45μm时,叶片工作面的最大磨损率变化最大,最大磨损率增加了3.72×10-4kg/(m~2s);随着沙粒平均粒径的增大,叶片背面、后盖板、蜗壳总磨损率逐渐增加,其中叶片背面增加幅度较明显,叶片工作面总磨损率逐渐降低,且降低的幅度较大;沙粒平均粒径由16μm增加到45μm时,叶片工作面总磨损率的变化最大,总磨损率减少了0.0244kg/s。(2)随着沙粒密度的增加,离心泵过流部件整体磨损程度加深;沙粒密度越大,离心泵过流部件的局部磨损越严重,当沙粒密度由2100kg/m~3增加到2900kg/m~3时,叶片工作面最大磨损率与总磨损率的变化均较大,最大磨损率增加了2.88×10-4kg/(m~2s),总磨损率增加了0.0172kg/s。(3)当沙粒为带棱角的不规整沙粒时,沙粒形状因子越大,叶片工作面与蜗壳的磨损程度越大,叶片背面与后盖板的磨损程度越小;当沙粒无棱角时,不规整沙粒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的磨损比球形沙粒更严重;带棱角的不规整沙粒在离心泵过流壁面上的最大磨损率较高,远大于球形沙粒,且离心泵输送不规整沙粒时,局部磨损最严重的部位为叶片背面;当沙粒是形状因子为0.67与0.81的带棱角类颗粒时,后盖板与蜗壳的总磨损率较大,当沙粒是形状因子为0.98与1的次滚球形类与球形类颗粒时,工作面的总磨损率较大,沙粒形状对离心泵过流部件的总磨损有着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是降低大气CO2浓度、实现碳中和的一条理想途径。然而,目前仍面临产率低下以及产物复杂这两大问题,使其无法满足工业化应用。一方面,半导体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严重制约了光催化性能;另一方面,CO2还原反应涉及多电子转移,其还原产物多样化,难以调控则,加大了其产物分离的难度。因此,在改善CO2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同时,实现CO2高选择性催化还原
高速多体船具有良好的横向稳定性、耐波性、机动性,是船舶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在高速航行时高速多体船细长的侧体使得纵向倾覆力矩较大、恢复力矩较小,造成高速多体船的纵摇和升沉运动在恶劣海况下变化剧烈、幅度过大,容易引起失速、艏部砰击等现象,严重影响适航性。因此,如何有效抑制升沉和纵摇运动幅度成为高速多体船研究的重点。为了提高高速多体船的耐波性,通常在船体上安装T型翼和压浪板两类附体,设计合理的减摇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周期不断压缩,软件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软件测试,作为软件产品质量的保证,贯穿于软件产品的整个开发周期中。传统的软件测试主要依靠人工测试,但是由于软件开发周期的缩短以及软件产品复杂性的增加,人工测试已经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测试工作,也就无法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自动化测试的引入,能够明显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降低测试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现在自动化测试更加趋向于平
近年来,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囿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资源薄弱,部分地区引入安全生产托管机制,利用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但由于安全生产服务的专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地方安监部门、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三大主体自身的因素,在安全生产托管服务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以及三大主体之间缺乏合作的“各自
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对用水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政府对日常的水质监测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的人工采样水质到如今使用无人船来进行水质监测,而无人船在未知水域中行驶需要考虑障碍物的影响。我国在无人船系统及其避障算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这一技术成为了现如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的无人船避障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型AP
工业文明日渐繁荣,水体污染问题也逐渐暴露在人们眼前,制约社会的发展,威胁人类的健康。酚类化合物是水体污染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对硝基苯酚和双酚A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降解,牵动着研究者的心弦。环糊精和二氧化钛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在吸附剂领域研究十分广泛。但现有的吸附剂在二次使用过程,大多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淋洗,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易团聚。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用分子印迹法将环糊精吸
随着愈加严格的排放法规不断更新与实施,汽油车的整体排放大幅降低。但是GDI发动机在冷起动等工况下,由于缸内温度较低,燃油蒸发雾化困难、油气混合不均匀,易出现湿壁现象,造成排放恶劣等问题。因此,研究冷起动阶段燃油的蒸发与混合气形成特性,对进一步提升GDI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米勒循环作为近年来GDI发动机高效清洁的主要措施之一,主要应用于中低负荷工况。由于进气门晚关米勒循环使缸内温度降低,会进一
安全生产是建设工程的“生命线”,同时也是项目质量安全的“晴雨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了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分别需将工程任务(安全及生产)、监督管理(安全及生产监管)任务委托于施工单位(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单位,才能正式开展施工工作。由此,建设工程形成了主要以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理单位外部约束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理论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双重保障机
建筑耗能和秸干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都是当今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难题。建筑耗能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0%到40%,建筑业也造成了全球35%的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种植每年生产大量的稻秆,据估计全球秸秆年产量约为7.409~1.1114亿吨。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稻秸秆被有效利用,大量的稻秆被丢弃在田间或直接焚烧,不仅对生物质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研究在上述大背景下,利用
在我国,小麦产量占粮食产量约1/5,但小麦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易发霉,甚至产生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亟需建立一套成熟的感染黄曲霉产毒菌小麦霉变程度早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之产毒黄曲霉与不产毒黄曲霉感染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纳米色敏传感器技术,建立一种用于早期检测感染黄曲霉产毒菌小麦霉变程度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黄曲霉产毒菌产毒规律分析。实验采用国标方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