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降采样解码处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使视频数据得到更有效的压缩,但是相应的计算复杂度也不断增加,同时现今视频内容分辨率越来越高,这造成解码视频压缩码流所需的计算量与存储空间很大。视频降采样解码处理技术将信息丢弃的过程整合到解码的过程中,从而降低解码所需的计算量或存储空间,在便携多媒体终端、多媒体数据库视频内容检索等领域具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视频压缩的相关概念,以及降采样解码处理技术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空间降采样解码与时间降采样解码两方面对降采样解码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对于空间降采样解码,本文通过对高低频分离的运动补偿过程的分析,指出原有低分辨率运动补偿算法产生误差漂移问题的原因是丢失了高频运动补偿产生的低频信息,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降采样解码器结构:高频补偿空间降采样解码器,相对现有空间降采样解码器解码图像信噪比提升1.5-3dB。文中介绍了时间降采样解码的基本思想,重点研究了时间降采样解码器中丢弃P帧解码加速问题。从P帧解码的两个环节——重建预测帧与获取残差——入手,首先提出了跳跃运动补偿时间降采样解码器模型,在丢弃P帧解码时保留残差及运动矢量信息,但不重建预测帧以获得加速,后续帧通过跳跃运动补偿重建预测帧。同时分析了跳跃运动补偿的流程,讨论其简化可能性。针对获取残差环节,提出了保留部分残差的时问降采样解码器模型,通过丢弃部分高频DCT系数获得解码加速,并分析了不同DCT系数保留模板的性能。本文同时对降采样解码中涉及到的DCT域图像重建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与像素域图像重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了DCT域舍入误差补偿算法。针对半像素插值舍入误差,本文分析了舍入误差在图像的平滑区域与粗糙区域舍入的不同分布,据此提出了块分类半像素插值舍入误差补偿算法,首先根据DCT系数幅度判断块的平滑性,然后根据插值类型以及平滑方向给予不同的像素补偿值,补偿后解码图像信噪比提升约0.3dB。针对IDCT舍入误差,本文分析了一类特殊的DCT系数块——只包含直流系数的直流块的性质,提出了IDCT舍入误差直流块补偿算法,即将直流块转换到像素域进行舍入操作从而获得舍入误差补偿。
其他文献
主元分析(PCA)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由于PCA方法需要将图像从二维矩阵转化为一维向量,构造出巨大的协方差矩阵,并求解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高计算复杂
随着通信技术和视频编解码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和通信的融合技术--IPTV,逐渐成为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主流。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是IPTV业务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众多专家学
本论文主要针对无线移动信道多径衰落特性进行无线信号实测分析及无线信道物理层和链路级仿真的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简史、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无线
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中一种最主要的技术,而多载波技术为在移动环境所带来的高度不利的无线信道条件下传输高速数据提供了一种好的解决办法,将成为未来宽带无线传输体制的关键
回波是IP电话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媒体网关设计中的必要构件。和卫星等系统相比,媒体网关的电路容量巨大,因此大容量,模块化及高度集成化的回波抵消模块设计方案就成为本课
网络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在网络提供给人类大量信息与快捷方便通信的同时,网络也给人们带了许多不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
Turbo码作为具有接近Shannon极限的纠错编码,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Turbo码之所以表现出接近Shannon限的优异性能,主要是由于它采用
自电视广播推出以来,电视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从本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正迅速走向数字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将越来越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进行传播。这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使得他们接触到某一类带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协作通信技术( CC :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空间分集技术,也不同于以往的无线中继技术,而是目的终端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