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射Ta薄膜及联合溅射Cu-Ta薄膜微观结构观察

来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谱分析(EDS)、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差示热分析(DSC)和计算机模拟(EMS)等方法,对溅射Ta薄膜和联合溅射Cu-Ta薄膜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联合溅射Cu-Ta薄膜的研究结果:联合溅射Cu-Ta薄膜可以形成很好的"X-射线非晶".但TEM观察表明,"X-射线非晶"的Cu-Ta薄膜存在纳米尺度的成分和结构不均匀,具有两种不同的相分离形态特征,一种是非晶基体上含有直径为7nm的Cu纳米晶粒,另一种是非晶基体上含有不同衬度的非晶"颗粒",后者的比例大约为20-30%.微区成分分析表明发现样品中Cu含量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形态特征差异的原因.在Cu含量较少的区域,样品中存在两种不同衬度的非晶,第二相"颗粒"以非晶的形态存在,而Cu含量进一步增加时,Cu会发生形核与长大,最终"颗粒"以Cu纳米晶粒的形态存在.电子束辐照表明,联合溅射Cu-Ta薄膜非晶基体上的Cu颗粒在电子束辐照时不稳定,会发生相对的平移和转动,但Cu颗粒不长大,同时非晶基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用DSC和TEM对联合溅射Cu-Ta薄膜的晶化行为进行的研究表明,520℃退火后,Cu可以通过短距离扩散发生晶化,从而使得非晶基体中的Cu纳米晶粒显著增加,但Cu晶粒不发生长大.溅射Ta薄膜的研究结果:溅射Ta薄膜为亚稳的β-Ta,具有[001]织构取向.计算模拟表明,不能用[001]晶向的电子衍射谱和高分辨像来判断溅射薄膜的β-Ta所属的空间群是P4<,2>/mnm或P42<,1>m,但可以从[100]晶向或[110]晶向的电子衍射谱来判断β-Ta所属的空间群.用二次衍射效应解释了[001]晶向实验电子衍射谱和模拟电子衍射谱巨大差异的原因.另外,在溅射Ta薄膜中发现了一些特殊区域和缺陷结构,如片层结构区,纳米晶区等.特别地,在样品中发现大量的堆垛层错,这些堆垛层错的微观结构既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其他文献
本文在系统分析稻谷干燥系统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稻谷干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程控制理论和在线检测技术研究远远落后于干燥理论和工艺技术的研究。论文紧紧围绕控制系统软件的
该文以ZrOCl·8HO、NaNO、Si(OCH)和(NH)HPO等常规试剂作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新型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晶固体电解质NASICON材料.利用差热-热失重(TG-DTA)、X射线衍射(XRD)、
Ceder等人由第一原理计算得出在LiCoO中掺Al不但可以提高工作电压,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其它电化学性能.但是,由于LiCoO的电导率极低,在电池的工作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能量以热能
大气污染中的粉尘治理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率,高技术除尘装置的研究开发就成了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该论文在除尘设备的研究开发中,结合基于膜分离技术的高新技术开
苹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我国是世界苹果第一大生产国,我国苹果的出口量和创汇额这几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远远低于苹果先进生产国的水平。原因有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
本文旨在研制一种高精度、大推力、大行程直线超声电机以应用于半导体加工业、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及其他精密定位装置等领域中。 为满足半导体加工工业、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及
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永磁体.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微观结构对磁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薄膜技术由于可有效控制这种材料的显微组织而成为一种富有挑战意义的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J.Christiansen等人第一次公开发表了赝火花脉冲放电的实验结果以来,由于赝火花放电明显有别于其他放电形式的特点及优点,如较快的电流上升率、具有一
居住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深入,居住区户外环境日益受到了重视。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蓄电池,较传统的蓄电池相比有许多的优点.但钒电池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电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该论文针对电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