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书法文献学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又字叙彝。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其著述宏富,于书法一道,除《粤东金石略》《两汉金石记》等为金石学界所熟知之经典外,尚有《覃溪手书要紧碑目》《苏斋唐碑选》《苏米斋兰亭考》《孔子庙堂碑》《乐毅论考》以及题跋记序等大量书法论著,纵观中国古代书法史,其涉猎之博、品评之切、考证之精,可谓高标独首。
  中国书法文献学,是书法学和文献学互相渗透交叉之学科,但目前学界尚未进行深入之学理探索。本文运用成熟之文献学方法,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书论疏证等方面,对翁方纲书法文献学进行深入详尽的研究。全文分为六章,概述如次。
  第一章论述翁方纲书法文献学体系之生成。一方面,就翁氏书法文献学意识进行了探索,对翁方纲为书法研究正名,并将其纳入传统学术范畴之学科意识进行了肯定。另一方面,对翁方纲“学养立基”“人格立品”之文献学理念做了阐述。翁方纲所谓学养,主要针对传统经史之学而言,且学养最主要之体现方式,即是考订;而翁方纲对书家人格之认识,直接影响到翁氏对其书艺高低、版本优劣之鉴定,因此亦成为其书法文献学基础理念之一。此外,还就翁方纲书法文献学考、藏、鉴三种生成路径进行了揭橥,纵观翁方纲对书法文献之整理方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无一可分,最终形成了目录、版本、校勘、辨伪等视野开阔、体系严明之书法文献学体系。
  第二章就翁方纲书法目录学之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一方面,论述了翁方纲重寓目、重艺术、重体例三个目录编纂理念。翁方纲认为,书法目录之编纂,非过眼不信,既经寓目,亦当自己手编,不可假手他人,既事编目,所录当竭泽而渔,避免以偏概全。而对于编纂对象而言,则要求所录书迹具有艺术价值。在编纂过程中,应重视书名项、卷册项、著者项、版本项、考订项、品评项、序跋项等七项类目之编制。另一方面,就翁方纲书法专科总目《粤东金石略》和《两汉金石记》之著录体例做了深入揭示,肯定了后者在书法目录学体例上作出的突破性贡献;而对于藏目《覃溪手书要紧碑目》,则重点讨论了此目不以名碑为珍,而以版本、艺术为考察核心之目录学理念;《苏斋唐碑选》,不仅融合了翁方纲重视源流之书法史学观念,而且为其生平版本学之总结,使学者持卷而知源流、明优劣,具有度人金针之学术地位。
  第三章对翁方纲书法版本学作整体观照。分为三部分内容。其一,良工论。揭示了翁方纲对摹工、刻工、拓工之重视。其二,善本论。笔者借鉴古籍版本学中张之洞以旧本、精本、足本为善本之论述,归纳翁方纲以旧本、足本、精本三种为书迹善本之标准。整体上讲,翁方纲善本论观点明确,外延清楚,气象包容,表现出其厚重博大之版本学特征。其三,鉴定论。翁方纲主张从事书法版本之鉴定,非博通诸本,不可以至。而其在具体之版本鉴定过程中,翁方纲围绕版本形式之“取似”与否、版本神理之“得神”与否、版本史料之“可证”与否三个方面予以审视,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之鉴定方法。从实际效果来看,翁方纲版本鉴定具有综合考辨之学术特征,其鉴定结果亦往往被视为定论。
  第四章就翁方纲之书迹校勘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述。翁方纲认为,书迹校勘,应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除了对笔画残泐、文字脱讹等客观方面之校雠外,还包括具有主观色彩之“书格”的校审。在校勘方法上,翁方纲主张“合校”,即搜合诸本不选底本进行对校。而在校勘成果之处理方面,其“批注题跋,随迹而传”“审正钩摹,另成一本”“申衍成文,单行表之”三种形式虽然在书迹校勘史上多有运用,但像翁方纲那样在诸种形式上皆有着力并有大量流传,举史而言,几无出其右者。这在其对《兰亭序》《淳熙修内司帖》《孔子庙堂碑》等名迹之校勘成果处理上,就可窥见一斑。
  第五章就翁方纲之书迹辨伪方法和实践进行勾稽。一方面,从翁方纲书迹辨伪方法上看,除了与版本鉴定、书迹校勘相通之处外,尚有辨纸墨装潢、审文字题跋、验姓名印章、明书法风格诸种。另一方面,在其书迹辨伪经历中,笔者认为其对苏轼《天际乌云帖》之辨真工作和赵孟頫《天冠山帖》之辨伪工作,最具方法论意义。前者以综合考辩之方式进行辨真,后者则以书风为主进行辨伪。整体上讲,翁方纲在书迹辨伪中,并不限于某种单一方法,而是进行综合考辩,从而得出结论。这种综合辨伪法,至今尤为学界广为采用。
  第六章就翁方纲之书论疏证方法和实践进行发覆。翁方纲主张,应视核校文献为古典书论疏证之基础。在具体方法上,翁方纲则主要通过“文献前后互疏”“涵咏文献用意”“书迹书论互疏”三种方式进行疏证。而从其对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黄庭坚《题绛本法帖》等书论文献之疏证来看,其不仅仅停留在疏通文句上,而是深入揭橥书论之形成背景,从而还原古典书论之本真意涵。这种带有经学、诗学风格之书论疏证,在中国书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要之,翁方纲作为书法文献学之开风气者,其书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成就,亦诚为学科标的,于后之来者,无不恩泽久远。本文作为一部跨学科的探索之作,不敢侈言有所突破,惟期对翁方纲书学研究有所拓展,亦期对书法文献学之学理研究起到引玉之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This research thesis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nergy landscap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rab Uprisings for oil and global oil market.Not only are oil prices cyclical, but the geopolitics o
学位
《四声篇海》是金代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编撰而成的一部大型字书,由于其收字巨多,后世大型字书编纂,大多参考与援引过。《篇海》系字书是指以《四声篇海》为基础,在体例、收字、释义等方面有继承和发展的一系列字书,包括《四声篇海》《详校篇海》《篇海类编》《海篇直音》等。我们在翻检《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时发现其形、音、义中多有引用《篇海》系书,但引文中有不同程度的讹误。这种讹误当分为两种:其一,《汉语大字典》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经历了思想解放的狂欢,也遭遇了后现代主义的虚无。很多人从忌讳谈论死亡到热衷讨论死亡,以至于神圣化“诗人之死”。再到如今,我们忽视甚至躲避人生价值意义的追问。在经济全球化、追求利益化、阅读碎片化的时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的诗人,有的早已离世,有的也已搁笔。但曾于20世纪80年代以长诗《诺日朗》轰动诗坛的杨炼,30多年来却笔耕不辍,如今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虽然
学位
本论文借用存在主义的相关概念观照《故事新编》,挖掘《故事新编》突出的三副面相,试图为《故事新编》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读。  世相批判是《故事新编》的第一副面相,其中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文化批判和现实批判。文化批判表现为《故事新编》中对儒道文化的批判和对墨家优秀品质的欣赏,现实批判则表现为《故事新编》中对社会乱相和个人遭遇的批判。文化和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暗含了鲁迅的绝望。  存在之思是《故事新编》的第二
香港与上海由于共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以及扎根大都会的文化感性,一直以来往来密切,表现出明显的亲和力和关联性。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内地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使得上海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移入香港,对香港的经济、文化、教育、城市景观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文学领域,则是徐訏、刘以鬯、金庸、马朗、张爱玲、南宫搏等上海文人流寓到香港后,凭借在文化中心积累的强势经验,以创作、评论、编辑、文学社会活
学位
空间危机是晚清以来中国人所遭遇的一切危机的源头,西方人在中国设立租界是空间危机的重要表征。上海是中国最早设立租界的城市,也是最先西化、最国际化的城市。伴随着租界的设立,西人开始实施针对上海的城市空间改造计划。兴修街道、完善街道网是城市空间改造的首要任务。随着现代街道在上海的成型,街道网络格局日益成熟,上海城市空间的传统状态逐渐消失。如此来看,现代街道的修建触发了上海大规模的空间变动,用大卫·哈维的
学位
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作为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是文学、史学、政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们所青睐的对象,同时,成吉思汗形象也是影视艺术家们热衷的对象。据笔者统计所知,迄今为止,以成吉思汗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共有18部。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笔者作为蒙古国人兼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对中蒙两国成吉思汗的影视形象塑造发生兴趣,为此,本人将中蒙影视中成吉思汗的形象比较作为研究课题。但本人研究能力
学位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性最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说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由于《聊斋志异》中女性书写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历来研究者对《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和女性观颇有争议,或从男权视角,或从女权视角,或是综合二者的双权话语角度来讨论蒲松龄的女性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情和礼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对比《聊斋志异》女性书写的矛盾,并对产生女性书写矛盾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