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变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不断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出口贸易和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如何能够既满足城市化、工业化对用地的合理需求,又尽量少占耕地,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土地利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两难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又好又快,土地利用方式就必须集约利用。所有这些都要求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集约利用联系起来,深入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特征、机理及可选路径等。作为理论推导的前提和逻辑演绎的起点,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研究对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研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嬗变,并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结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规律:在初级经济阶段,由于资本短缺及技术水平低下,市场发育欠缺,主要通过大量投入土地、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来实现经济的起步,土地资源配置以非市场方式为主,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态势;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后,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虽然资本短缺现象有所缓解,但是资金短缺依然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很多地方政府选择了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策略,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和非市场两种方式并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为粗放状态;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随着资本短缺问题的缓解,土地资源却显得日益稀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倾向于通过不断追加资本投入,追求土地边际效益最大化,土地利用已逐步从粗放迈向集约进程;进入工业化后期后,资本已经相当充裕,尽管资本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等政策不断强化,土地已成为稀缺资源,土地被高度集约利用,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论文还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发展转型之间的矛盾,得出的结论是: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利用的转变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建立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引导机制。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明的土地利用模型,将相关的经济、科技、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引入土地利用是否集约的评判中,研究这些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耕地保护、经济增长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土地取得成本的上升、集约用地优惠政策的出台等因素对集约利用发挥了正向作用;但土地利用规划管制、土地利用知识和技术、资金财力、土地投机、多占少用等因素对集约利用产生了负面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核心内容,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和基本途径。产业的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产业的空间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土地利用结构。极为有限的土地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土地资源也是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约束条件,产业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所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要与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土地的不同利用结构支撑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和提供物质基础;产业发展演进,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引起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重新分配,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不同的产业发展对区位的选择要求不同,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演进,不仅引起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还引起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本文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并以昆山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各种功能用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产业内部规模经济与区域内部规模经济构成了产业集聚的聚集经济效应,是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经济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强度和投入水平、土地产出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主体行为与意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探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土地利用可能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强度与投入水平、土地产出综合效益、土地利用主体行为与意识等相关性,并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实证区域,分析了该区域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施均有效地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各项指标水平不断提高。基于上述分析,论文最终得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集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经济发展步伐;强化集约用地管理,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激励机制。借助市场化机制、制度创新建设、科技创新投入等协调土地利用与产业政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 Internet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处理,而电子公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安全有效地传输公文.就公文传输中如何防止假冒问题进行了研
随着时代的要求,小学音乐教材也充分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了有机融合,做到了"以人为本"。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
英汉动物名词都含有较丰富的国俗语义,这些喻义源于动物,用于社会,构成了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理解喻义,掌握词语的真实所指,必须依赖一定的文化
分析标准状态机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事件状态机的LabVIEW程序主框架。驱动USB2.0采集卡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联合MATLAB混合编程进行数据分析,期间,用户可对数据按时间进行自动保存或
我国自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征地制度,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每次变迁都有着特定的原因。土地被征收是农民为城市化、工业化作出的直接贡献,他们应当分享城市化、工业
<正> 擂琴系中国民族乐器,它的前身是三弦——山东坠琴,经王殿玉先生研究改制成为擂琴。自发明起至今大约八十余年,在中国民族器乐中属于“晚生代”。擂琴的声音特点较接近生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强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经济损失、稳定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机制,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政策部门的
大型构件是电力、船舶、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核心装备中的关键结构件,其特点是大重量和大尺寸,多用于承载力大、性能要求高的场合,通常先由锻造方法将坯料锻成所需形状、尺寸
21世纪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入口扩大、出口不畅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