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重力式拦挡坝坝后回淤坡度与坝高及沟床纵比降关系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拦挡坝是泥石流防治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拦砂效能,可以有效减缓局部沟道纵坡、稳固上游岸坡坡脚、减少崩塌滑坡物质供给等功能。回淤坡度是拦挡坝设计一项很重要的参数,其直接影响拦截库容和工程效益。研究泥石流拦挡坝坝后回淤坡度对泥石流拦挡工程设计十分重要。   模拟实验是泥石流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动力学实验大厅为试验平台,对泥石流在拦挡坝后的淤积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了9cm、12cm、15cm、18cm、21cm等5组坝高及12%、14%、16%、18%、20%等5组沟床纵纵比降组合条件下,重力式拦挡坝坝后回淤坡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坝高及沟床纵比降变化都会引起坝后淤积坡度的变化,它们是影响坝后回淤坡度的主要因素。   (2)坝高一定,坝上游回淤坡度与沟床纵比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同条件下粘性泥石流回淤坡度比稀性泥石流大。   (3)沟床纵比降一定,坝后回淤坡度与坝高呈二次曲线关系,即回淤坡度随坝高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但曲线的变化速率不同,在纵比降为小于16%时,曲线变化速率较小,纵比降大于16%,曲线变化速率较大。   (4)引入比降比值的特征参数K,来表征坝后回淤坡度的变化。K与坝高及沟床纵坡均为二次曲线关系。随坝高增大,K先增大后减小;坝高在9~15cm时,K随着沟床纵比降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坝高在15~21cm范围内,K随沟床纵比降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5)稀性泥石流坝后淤砂形态相似,在淤砂区的前部,淤砂高度都大致等于坝体高度,在淤砂区的尾部,都有一个明显的陡坎。沟床纵比降越大,坝下冲刷坑的冲刷深度越大;沟床纵比降一定时,坝高越高,坝后淤砂长度越长。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其优势明显,而研究能够满足实际桥梁工程需要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则是近些年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在桥梁
在沿空留巷中巷旁充填支护体的支护力学性能是沿空留巷是否能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巷旁充填支护体的早强、高支护阻力及切顶阻力及在支撑过程当中的让压、恒增阻特性
随着与地下工程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进行,地下工程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高地应力软岩问题,由软岩隧洞大变形失稳带来的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深埋软岩大变形隧洞安全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桥梁越来越多地采用曲线梁桥的结构形式。由于车辆荷载的加大以及混合配筋形式的普遍应用,桥梁在高应力状态下工作
滑坡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地质灾害,其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限单元法是最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之一。因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如何快速构建滑坡三维数值模
层间错动带作为一种结构疏松、性状软弱、多层产出、厚度不一、分布随机、延展性强、危险性大的薄层带状岩土系统,曾给世界各国带来大量山体滑坡、边坡和坝体失稳等岩体稳定性
砌体结构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形式。近年来一系列严重的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由于砌体结构的倒塌或破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村镇砌体结构普
深部盐矿水溶开采形成的地下空间是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备的优良场址,我国大规模盐穴储库建设正在逐步展开。国外盐穴储库大多建在海相沉积形成的巨厚盐丘中,而我国盐矿多为湖相
膜结构中受预应力的膜材可发挥承重及围护作用,结合金属薄板的高强度,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与我校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预应力金属薄板
大跨度桥梁的轻柔化以及结构形式与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加大了桥梁施工的难度,也对桥梁运营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要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