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探区石炭-二叠系烃源灶及其含油气系统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炭-二叠系是大港探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目前已在乌马营、歧口凹陷等地区发现油气藏,说明上古生界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勘探前景。但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烃源岩分布、油气生成过程和油气资源潜力等仍存在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井下样品、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探区的构造与沉积背景,评价和预测了烃源岩的特征与分布,总结划分出4种生烃过程类型,并利用生烃热模拟实验得到了烃源岩生烃强度,从而计算了9个评价单元的生烃量并预测了重点勘探区,在烃源岩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一个石炭-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大港探区烃源岩以煤岩、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II型和II2为主、部分II1型。通过观察岩心和镜下显微组分特征发现:煤岩可进一步划分为亮煤和暗煤,炭质泥岩分为劣质煤和炭质泥岩,暗色泥岩分为湖相泥岩和泻湖泥岩。根据研究区构造和热史演化特征对烃源岩生烃过程划分出一次生烃、二次早期生烃、二次晚期生烃、三次生烃4种类型。依据烃源岩生烃期次,将大港探区划分成9个评价单元。利用生烃热模拟实验,预测了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烃源岩生油强度和生气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大港探区各评价单元不同时期石炭-二叠系的生烃量。通过综合评价,YG1单元、QG8单元生烃量较大,是大港探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也是重点勘探区。在烃源岩特征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大港南区YG1井原油特征,发现饱和烃以前峰型为特征,Pr/Ph值为2.80,Tm>Ts,C27、C28、C29甾烷呈L字型分布,富含孕甾烷和重排甾烷,煤成油特征明显。通过对大港南区储盖组合、成藏过程等进行研究发现其成藏要素配置良好,因此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出一个含油气系统,即YG1单元石炭-二叠系含油气系统(!)。
其他文献
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在深水油气作业中,水合物将会堵塞设备和管道,威胁生产安全,从而增加作业成本。在深水钻井中,水合物将会堵塞压井管汇、节流管汇和防喷器,导致不能正常压井作业,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在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做为热力学抑制剂,避免形成水合物。准确掌握纯水和盐溶液中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对解决这些水合物问题至关重要。目前,高矿化度和高压条件下的
地震预警技术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后,灾害到来之前快速计算震源参数并发布预警,是目前能够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随着GNSS观测技术的进步,数据实时解算与传输能力的增强,实时GNSS地震学取得了很大进步,将GNSS技术引入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和现有地震预警系统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参数,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重点研究了GNSS和强震仪数据在快速计算震中,震级,烈度和破裂过程方面的算法
人脑相对固定的结构和丰富的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 MR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等非侵入式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探索和研究人脑的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SC)和功
气液分离元件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分离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脱硫吸收塔能否稳定运行。折流板气液分离元件和直流导叶式旋流板气液分离元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分离效率高、可分离液滴粒径范围广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实验,对折流板气液分离元件、直流导叶式旋流分离元件及两级式分离元件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不同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对折流板气液分离元件、直流导叶式旋流板气液分离元件和两级式分离元件分离效
随着无人机、卫星、数码相机等图像采集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图像数据的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便捷,图像数据质量也越来越高,而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的图像随之出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的图像提供的内容和信息往往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应用的需求。因此,为了获取目标图像中更深层的信息,需要对多张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配准。由于实际场景的复杂性与图像的多样性,传统图像配准算法已不能满足高精度与实时性的需要。为此,本文基于图像
电潜泵采油是最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具有排量大的特点,但其系统效率较抽油机井采油低,耗能较高。电潜泵属于离心泵,排量、扬程及效率与泵转速密切相关,通过改变潜油电机供电频率是调节电潜泵转速的简单而有效的技术,建立变频对电潜泵工作性能影响的计算模型,对电潜泵采油井工艺设计、生产工况检测和诊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论文对不同粘度、温度及频率情况下的电潜泵特性曲线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原油粘度拟合出原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性能传感器被应用于各类遥感图像的获取工作中,使得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产生了体量庞大、类型多样的遥感图像数据。其中高光谱数据由于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能够获得地物的光谱信息,具有图谱合一、识别地物能力强的优势,成为地物分类常用的数据来源之一。在分类的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直接训练强分类器(如神经网络)的难度较大。弱分类
天然气管道智能清管技术(包括管道清管和内检测)是检测、掌握管道缺陷情况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管道大修改造、消除管道安全隐患、开展完整性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智能清管作业过程存在的跟踪、卡堵停球、杂质堵塞和运行不稳定问题不仅影响清管和检测效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管道的安全运行,结合管道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智能清管方案对确保清管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管道智能清管研究现状,设计智能清管方案
大量的生产实例表明,实际沉积地震地层大多会呈现出地震各向异性特征,至少是弱各向异性。忽略介质的各向异性会导致速度提取不准确,成像精度下降。由于采集孔径、复杂构造和有限波场带宽的影响,常规偏移方法只能对地下构造模糊成像,通常只能提供较准确的地下构造信息,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需求。最小二乘偏移采用模型匹配数据的思想,将成像视为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反演问题,通过共轭梯度法等迭代使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得
近年来,伴随页岩油气在全球非常规油气领域中的成功勘探开发,页岩储层储集空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和孔隙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能够为页岩储层储集性能探讨、页岩油气赋存状态及资源量评价、有利聚集层段(和优势储集相带)预测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因此,如何精确全息表征页岩储集空间结构特征并判断孔隙结构在成岩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成为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不仅是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内优质的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