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语互借与中西文化互渗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好比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英汉词语互借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从这一意义上看,英汉词语互借实质上是西方文化(本文指的是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互借。 英汉词语互借的过程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和吸收的过程,这一过程一直在进行着。英汉词语互借的过程包括十七世纪初期以前、十七世纪初期至十九世纪初期、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二十世纪初期至现在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英美等国抱着学习和借鉴的仰视心态来进行跨文化交流。第二时期,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倾慕,因此双方的交流是平等的。第三时期,中国的衰落同西方的不断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同英美的不平等文化关系使他们对中国产生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因而他们所做的一切自然脱离不了对中国文化进行嘲讽和打击。第四时期,中国同英美等国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英美虽没有放弃对世界的争夺,但中国雄居世界民族之林这个不争的事实迫使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意识形态,以平等的姿态重新认识中国。 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民族心理、文化渗透和文化全球化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借词的数量。绝大部分借词是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进入英语和汉语的。英语借词大大超过汉语借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种倾向尤为明显。绝大部分汉语借词源自中国地域文化和中国特有事物,它们大多来自政治、宗教、历史人物和地理、民俗文化诸多方面,其中中国食品是英美国家人民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化领域。它们主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少反映科技文化。大部分英语借词反映的是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部分借词反映的是西方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除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一时期明显带有亲密借用的色彩之外,这些借词基本上属文化借用。英语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处于优势、占主导地位,英语语言和文化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要大于汉语语言和文化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作为“异文化的使者”,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当今世界,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和世界文化的民族化已成大势所趋,借词无疑将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印度有着悠久的文明与灿烂的文化,是其所在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核武器发展道路上,它走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
本文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的引进和借鉴放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在对史学近代化进行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近代化分期理论,并廓清史学近代化与近代
作为早期儒学的孔子儒学是春秋时期官学零落、学术资源散落于民间的结果。孔子儒学既是对散落的学术资源的整理、加工与传播,更是对当时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是对超越现实更
因庚子之变,清末士人渐渐认识到普通民众对于构建现代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掀起了一场对下层民众的启蒙运动。而梁启超等人受域外政治小说刺激,揭橥“小说界革命”的旗帜,欲借助小说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和演说家。他是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丰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被誉为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
对于中国古代罪刑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内容已相当丰富,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罪刑关系是罪刑法定的,有的认为是罪刑非法定的,还有的认为两者兼而有之。通过对这几种观点的分析
江苏省教育会是清末创办最早、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性教育社团,在其存在22年的时间里,近代中国经历了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三个时期。政权的几经更迭,使得近代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儒家文化为本位的王朝政教交涉、儒释道三教和合的历史传统中确立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佛教一度
卫礼贤,原名Richard Wilhelm,1899年被德国基督教同善会派到“新殖民地胶州”(即青岛)从事教会工作,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但在返回德国时他却已经成为儒家信徒,并且在
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史学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共存并进的发展格局。明清易代之际是中国史学史上私家修史的高潮时期,此时私家修史的主体明遗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