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与贾平凹散文比较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散文家中的翘楚,孙犁和贾平凹著作等身,执笔以来堪称文坛“常青树”。孙犁逝世两周年前夕,素来讲究规格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继鲁、郭、茅、巴、老之后,出版了《孙犁全集》,孙玉石和佘树森编写的《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将孙犁和贾平凹列入其中,这些都是对他们的价值贡献和文学史地位的一种肯定。而贾平凹在精神和创作上都与孙犁有一定的承传关系,可视为“荷花淀派”在陕西的代表。这两位散文家无论在文风还是人格上均有很多可相比较之处。而散文这一文体,其品质贵在真实,直抒胸臆,因此,散文是考察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在联系的绝佳切入角度。本文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孙犁与贾平凹的生平交谊和文学因缘。孙犁奖掖后学,对初涉文坛的青年贾平凹诚挚教导,不仅在人格上对其感召和影响,在散文创作上也进行悉心指导和启发。贾平凹则崇慕文学前辈孙犁,虚心进行借鉴。具体表现在对孙犁本人的敬重和对其人品的仰慕,并对孙犁的散文进行认真研习和继承。第二章,论述二人散文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等。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阴柔之美与女性意识。两位散文家创作生涯的初期,具有共同的审美风格,那就是阴柔秀婉,清丽唯美,简淡空灵,并在文中对女性多有青睐,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第二,赤子之心,保持本真。孙犁清婉纯真,注重实录,贾平凹则返璞归真,抒写真情。第三,浓厚的乡土情结。二人都对乡村的环境美充满回味,并极为赞赏乡村的人性美,而对城市生活则表现出厌倦和逃避的态度。第三章,主要论述贾平凹和孙犁散文的不同及其原因。二人后期的风格,都有较大的变化,并且疾病是他们文风转折共同的分水岭。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忧患遭逢,以及兴趣爱好和性格习惯的相异,当他们各自的个性人格渐趋成熟和稳定之后,文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孙犁被誉为“清才”,清峻质朴,沉郁苍凉,深含哲理;贾平凹被誉为“鬼才”,大气朴拙,幽默风趣,富有禅韵。究其成因,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孙犁生长于燕赵故地,他的文学生涯是在晋察冀边区作为文艺战士开始的。贾平凹生地处于秦头楚尾,受到十三朝旧都的地域文化历史的影响,以文为生,逐渐成为悠闲文士。另外,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继承和浸染是深层次因素。作为党员作家、革命战士、都市隐者的孙犁,实际上也有道家风骨,可谓儒道互补;而贾平凹崇尚老庄,儒道兼收,亦官亦隐,更介入佛禅。当然,他们的散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如孙犁质而少文,固守传统,贾平凹则误入迷途,邪气病态等等。综合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孙犁与贾平凹在散文上的承传、相近和相异之处。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贾平凹和孙犁通过生平交谊,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因缘关系。特别贾平凹在为文之初,对孙犁进行了有益借鉴,并形成了相近的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但是,由于个人气质个性的最终差别以及所受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不同影响,最终形成了迥异的才情。总之,把这两位散文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研究,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的。
其他文献
为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本文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合于理论教学
目的观察β-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40例NSCI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140例份作为肺癌组,选取其中60例份癌旁组织
<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
会议
综述了昆虫细胞培养基的现状和发展、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昆虫细胞系的建立以及昆虫细胞在生物农药和重组蛋白中的应用.
郎岱向斜上分布有黑拉嘎井田、归宗井田、郎岱井田、上纳井田、苦竹林井田,通过对各井田煤层的最新钻井、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对煤层厚度、含气量、渗透
我国法律一直将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法律调整的重点,对集体劳动关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的实施大大推进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规范个别劳动关
田汉的《名优之死》刘振声这一形象一直被一个固定的模式阐释着,那就是老艺术家痛恨自己悉心培养的徒弟被旧社会恶势力引诱而堕落,为了维护艺术坚决地与之斗争,最后悲愤而死
针对海底沉积物采集的特点,设计了新型海底沉积物采样器,将采样和保真融为一体,利用海底触发装置实现采样,利用海水等静压原理实现采样器的封口与保真,采用FLUENT软件对采样过程进
越来越多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加入了微信平台建设的队伍当中,以便扩大期刊影响力。从新闻传播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传播情况来看,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在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
本刊记者: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储能技术将会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体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李云峰: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电池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