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同声传译中源语音韵因素对源语理解的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实验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学中,音韵包括各种语音元素,这些元素并非单独的语音段,而是一系列特殊音节和语音单位。语言中的音韵元素是促使语调,语气和韵律等语言功能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同声传译中,音韵因素并不罕见。不可否认,音韵因素对译员同声传译有着一定的挑战。然而,时至今日,有关同传中音韵因素的学术研究非常有限。在口译学术界中,虽然有 Daniel Gile, Danica Seleskovitch and Marianne Lederie,等一批杰出学者对口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基于各自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不同的口译模式。但是,这些学者并没有对各自的理论和口译模型中强调如,音调变化、语速变化和自我修复等音韵因素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在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中,源语中的音韵因素会对译员的认知负荷有着一定影响。而这一点在同声传译中显得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从而寻求源语中不同音韵因素对译员源语理解和译语产出所带来的影响。  笔者首先认为,在演讲人进行即兴发言的情况下,同声传译中的源语言音韵因素会显得较为突出,如源语中的语音强度、音调、语速以及言辞模糊等。这些都将对译员的认知负荷带来巨大的负荷。为此,笔者将选出一篇音韵因素较为复杂的即兴演讲,并要求一组口译员对其进行同声传译。随后,笔者对这一篇演讲音频进行去音韵因素处理,将源语音频中的停顿和其他音韵因素区分出来,同而制造出源语中只有停顿的,和源语言中有停顿以外其它音韵因素的两个不同的音频。笔者随后将要求另外两组译员分别对带有停顿的和带有除停顿外其它音韵因素的演讲进行同声传译。最后,笔者通过对三组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因处理音韵因素而导致目标语言不流畅和误译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发现哪些音韵因素对译员的同声传译带来更大的影响。  最后,笔者通过对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试图得对以下几个问题得出寻找答案:第一,在同传中,源语言中一般存在哪些音韵因素?第二,源语言中哪些音韵因素对译者的源语理解带来更大的挑战?第三,源语中哪些音韵因素趋于导致口译中的误译,以为影响口译的流畅性?  笔者希望本文的实验结果能够对译员有效处理同声传译中的音韵因素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与帮助。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讯产业推动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系统级封装(SIP)和多芯片组件(MCM)被更多采用,射频系统级芯片(RF-SOC)器件的良品测试已成为一大挑战.这些器件与传统的单晶片集
学位
本文简述PCI-Express的基本概念,并基于MPC8548CDS-ltib开发包,介绍了PCI-Express设备驱动开发的详细过程.
宾语前置指宾语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前的语言现象,该结构从汉朝开始渐渐消失,只因古代文人写文章喜欢仿古才继续存在。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此结构上差异很大,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出现了两位最具有代表性的黑人领袖。一个是前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以“非暴力斗争”为特点的运动,主张黑
诗人毛泽东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诗词作品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迄今,毛泽东诗词已被国内外的翻译者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广泛传播。   精心构筑意象,是
期刊
本文试图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来解读文学翻译中的改写活动。“诗学”一词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翻译诗学”这一概念则来源于法国著名学者亨利·梅肖尼克的《诗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