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避雷针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电站作为城市输变电的关键节点,其电压等级在不断提高,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由于不可避免的雷雨恶劣天气的影响,雷电对变电站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威胁很大。为了避免雷击现象,工程应用中往往在变电站内建立高耸的独立避雷针,或者是在变电构架上安装避雷针,以保护设备的安全。常见的变电站避雷针结构通常细且长,属于典型的高耸结构,在脉动风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大幅度变形,并且偶有破坏事故发生。因此,对变电站避雷针结构进行风振响应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某750kV变电站避雷针结构实例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时域分析开展了独柱避雷针、单跨及三跨构架避雷针结构的风振响应及风振系数研究,并针对构架避雷针结构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风振响应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现场动力特性测试与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对三种避雷针结构基于环境随机振动法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得到了三种结构的自振频率,三种结构有限元模型基频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2)变电站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分析。采用谐波叠加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三种避雷针结构的脉动风载模拟。在此基础上,将模拟得到的风载以节点力的方式加到避雷针有限元模型上,在时域内对三种避雷针结构的顺风向风振响应进行了计算。时程结果的频谱分析表明,三种避雷针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均以该方向的第一阶振型为主。对于单跨及三跨构架避雷针,进一步分析了响应均值及根方差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3)变电站避雷针结构风振系数分析。在对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Davenport提出的阵风荷载因子法计算出了三种避雷针结构的位移、弯矩和剪力风振系数。三种风振系数差异较为明显,建议在对此类结构设计时应该同时考虑不同响应的风振系数。将避雷针顶部位移风振系数与《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的风振系数取值进行比较,发现独柱避雷针因基频较小,其风振系数超过了规程取值;单跨及三跨构架避雷针结构因基频较高,其风振系数略小于规程取值,建议规范对高耸结构风振系数的取值时考虑结构基频的影响。另外,还研究了不同结构阻尼比、不同紊流度取值对风振系数产生的影响。(4)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简化分析。对于单跨及三跨构架避雷针结构,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风振响应计算方法,即将单根避雷针从整体结构中独立出来计算其风振响应。根据对整体结构模型在刚度、质量、荷载以及动力特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简化计算模型的实用建模和加载方法。通过将简化模型与整体结构模型的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对比分析,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合理性。由此,在对构架避雷针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时,使用简化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风振响应计算时间,同时能够减少结构的风荷载模拟工作量。
其他文献
生物机器人一般指利用生物良好的运动机能以及动力供给特点,从动物本身的感受器官感受信息传入或者神经支配入手,实现人为控制生物的某些行为或者运动的机器人。鸽子能够在三
结合平定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塌路段的处理,通过水平排水孔及预应力锚索及框格梁等工程措施,将已滑塌的土体进行固定,保证不发生大面积的塌滑,避免造成大的工程损失,对工程采用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类目复分组号6条加“0”规则中存在的9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芯”产业集群。当前,京津冀
如今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正日益严重地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难题。为解决环境中有害气体污染问题,研究有害气体检测的气体传感器技术是一条重要途径,而能无需外部供能、成本低、高灵敏、无污染的自供能传感器的研究便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制备了两种可自主供能、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柔性、一体化、绿色环保的自供能NO_2气体传感器。主要内容如下: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Comsol,对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发电机理、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逐年上升。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人们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期待不同以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医院也由
这是对疫情防控实践的最新思考之一。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徐立全为第一提案人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建议》联名提案,围绕坚固城乡社区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释放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方面,存在以下
基于2000-2015年间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住房来源数据,构建市场型、保障型、自有型、租赁型住房比重指标,动态分析16年间浙江省城市家庭住房来源构成的变化。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