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江苏农民就地市民化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绝大部分的农民变市民是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阶段,农民市民化问题摆上了重要日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既要考虑农民向城市有序转移的市民化问题,更要关注农民就地市民化问题。前者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并得到不断推进,而后者由于其数量的庞大和特殊性,关注度并不高。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人口众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即使每年城镇化提高1个百分点,10年后,仍然有近5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这部分农民就地市民化,使他们的生活条件达到市民标准,充分享受与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公民权益和文明生活,享受与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将会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逐渐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江苏省作为全国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先行者,农村城镇化取得了骄人业绩。农民收入、居住条件、用水条件、通讯条件、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与市民差距在逐步缩小,在提升农民就地市民化水平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综合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分析法,结合统计年鉴与调研数据,对江苏省农民就地市民化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从中探索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普遍特征、普遍规律,以期进一步丰富我国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农民就地市民化评价标准,并对新一轮农村城镇化应注意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就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基本概念予以界定。主要阐述了农民市民化的相关理论,并尝试界定了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概念。其次,本文结合江苏省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发展历程与优势条件,采用江苏省13个地市级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拟对江苏省农民就地市民化进行总体评估,并得出江苏省农民就地市民化发展的成绩与不足。再次,在此基础上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五国的典型农民市民化模式中寻找合理内核,借鉴其成功经验。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农民就地市民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科学规划与加大投入,推进农民就地居住社区化;推进转产转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非农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就地变市民自主化;完善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市民待遇均等化;重视城镇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就地生活方式现代化等。
其他文献
雨养农业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品种外,基本可分为气候、土壤和施肥三个大类。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论文利用黑土区连续4年的玉米“3414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处在发展的机遇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来严重。继而农民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传统的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企业发展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因素,还受到企业道德形象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络迅速崛起,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络更是以其实时、互动的特性,遍及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
目的:1.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医临床量化诊断标准的相关因素;2.调查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区、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饮食饮酒偏嗜等临床流行病学因素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
以某公司生产的SWRH82B盘条为试验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生产试验;针对化学成分、铸坯质量、产品组织及性能进行测定,分析讨论试验结果并改进工艺参数,减少线材表面缺陷,提高成材
通过分析图书损坏的内外因素,提出加强图书保护的方法,达到增加图书寿命,增加其使用价值的目的。
<正> 最近笔者读到潘知常教授的文章《为信仰而绝望,为爱而痛苦:美学新千年的追问》,他从美学领域提出应该接续上世纪初由王国维、鲁迅开创的生命美学的“一线血脉”,并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