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穆旦无疑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已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诗人和诗歌评论家无法回避的话题。首先,作为诗人,穆旦综合了“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成就,一直站在20世纪40年代“新诗现代化的前列”,为新诗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次,作为翻译家,穆旦在20世纪50、60年代以诗译诗,出版了大量诗歌译作,使得后人在谈及中国译诗的杰出译者时,“名单上少不了他”。因此,不管是研究20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还是考察中国诗歌的翻译成就,穆旦都是无法忽视的重要作家。 经过近六十年的努力,穆旦研究在资料收集、文本细读以及翻译探讨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评论界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对穆旦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不过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而言,目前的评论还亟待提高。相关的研究倾向于探讨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九叶”诗人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联系,这样既忽视了英国不同现代主义诗人之间的差异,也忽视了不同的“九叶”诗人在接受外来影响时的差异。本论文旨在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梳理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中国诗歌发展的道路。 论文第一章考察了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考察的要素包括它的时间界限、主要特征及代表诗人、批评家。研究表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既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有关,也与英国国内诗坛的现实需要相联系。在反叛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潮流的过程中,英国现代主义诗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立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对城市题材的偏好、“以丑为美”的美学趣味、表现方法的创新以及国际性和地方性的结合等,而包括艾略特、理查兹等人在内的文学批评家对于它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阐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特质的基础上,论文第二章追溯了它在中国的传播。考虑到穆旦的学习经历,这一考察主要集中在穆旦就读于西南联大这一时期(1935—1940)。考察的内容包括西南联大外国语文学系的课程设置、师生传播现代主义的实践以及穆旦参加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