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书写与现代主体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福柯将现代临床解剖医学的出现归因于一种将死亡纳入科学技术体系的启蒙精神。透过死亡之镜,人得以将自我的身体客体化,用科学话语捕捉自己,将自身建构为客观知识的源头。同样地,十九世纪人文艺术领域以疾病与死亡为中心的抒情风格也源自于这种以语言将自我意识客体化的思潮。由此,我们得以推断出西方现代文明在建构有关自我知识时的某个逻辑起点:承认“人”之必死性与有限性,而这也正是现代主体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引入,这股同时蔓延实证医学与人文艺术领域的“疾病-死亡”哲学思潮同样席卷了现代性萌发期的中国。西方现代医学改变了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对“人”的认知:从整体性的思维模式向主客二元对立的启蒙思维转型,使个体“人”从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天人关系中解放出来,从角色化的伦理关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主体自我建构的核心议题。与此同时,疾病书写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并且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而不断地嬗变,其嬗变的轨迹与个人主义的发展线索几近重合:发轫于“五四”后期,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沉潜于五十至七十年代,复苏于“新时期文学”,继而在后新时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疾病书写隐喻的不仅是“亡国灭种”的民族-国家主体性危机,更有个人主体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困境,对现代性的追求与反思。因此,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的疾病书写的解读,将会是我们解锁二十世纪个人主体与现代性历史的一把钥匙。主体并非固化的整体性概念,其内涵在不同场域中呈现出不同的面相。为了更好地描述现代个人主体的多维面相,我们将其放置在不同的空间语境中,透过疾病书写的隐喻分析对其内涵进行情境化的阐释。在情爱与性别关系的情境中,现代个人主体在晚清民初才子佳人叙事、“五四”末期情爱叙事以及“后新时期”情爱与精神疾病叙事中,依次呈现出以个体情感诉求、理性中心主义以及非理性自我为内涵的主体类型,而相关的疾病书写则分别隐喻了个体情感诉求的挫败、理性自我的灵肉分裂以及非理性自我对工业社会工具理性同质化进程的逃遁;在欲望都市的情境中,新感觉派都市小说中的神经症隐喻了企图以参与西方都市现代性的方式建构自我身份的欲望主体的失落,而后新时期都市小说中欲望化的疾病则隐喻了都市化进程中由乡村向都市迁徙的欲望主体自我身份的迷失;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新写实小说中个体的沉沦与主体性的失却,源自其对疾病引发的死亡恐惧的遮蔽,尽管在部分新写实小说中,个体确立了以“工作”超越死亡恐惧的职业主体设计,但具有超越性的个人主体仍然难免物欲社会价值观念的侵袭,而疾病书写恰好隐喻了对特性的日常生活的沉沦与超越的两难处境。最后,在阎连科“耙耧系列”的疾病书写中,个体被塑造为以日常生活的连续性反抗死亡的存在主义主体,隐喻了人类普遍境遇中文明与自然、生与死的永恒对抗。现代主体的文化设计来源于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认知以及对这种有限性的想象性超越。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的疾病书写与现代个人主体的历时嬗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有限性的想象性超越不可能带来一劳永逸的价值确证,无论在何种社会历史语境与关系情境中,现代个人主体总会面临各种解体性的威胁,但是,这些解体性的力量恰恰印证了现代性与生俱来的使命:通过断裂与危机来创造的意识。现代主体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
其他文献
文章以沈阳市10个小区地产景观为研究对象,调查居住区内园林植物种类、应用频率、空间分布、生长状况、观赏特性等,分析居住区园林植物的应用状况及成本控制情况,指出园林植物在
本文将EM方法应用于含有欠测数据的因子分析的最大似然估计问题,利用EM法统一处理了为保证估计唯一性的种种条件下的最大似然估计问题,得到了相当统一的迭代算法。这种处理方
期刊
杭世骏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其弟子杨鸾也是关中著名诗人。但是因二人交游时间较短,文献失于记载,许多人不知道有这段师生之谊。考辨其交往有助于了解杭世骏与杨鸾的诗歌唱
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如何保证内网终端安全。
Unity3D作为一款专业的跨平台游戏引擎,它使开发者只需做少量的工作就可以将作品发布到不同的平台。它在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模拟仿真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使它受到越来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增加。在年届六十五至七十四岁的老人族群,竟有高达百分之二十的患病率:换言之,在此年龄层,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
为了提高三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工作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了其开路故障机 理和故障特征,并针对该变换器故障状态种类较多且状态样本稀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邻算 法
讲究视界,追求贯通,这是胡健美学研究形成的特色。胡健教授的《存在与语言——20世纪西方美学论要》梳理了20世纪西方美学向非理性的转向及其跨学科特征,为人们理解20世纪西
2019年岁末,在平安普惠的大力支持下,CAFI在岁末非常及时地举办了以"数字鸿沟与客户赋能"为主题的CPCP上海高级别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消保局马绍刚副局长围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