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炭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世界范围内燃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低硫含量的“清洁燃料”的生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柴油中的有机硫组分主要以噻吩类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这些多环噻吩稳定性极强,即使在高温高压下也很难被加氢脱除。而且加氢脱硫要消耗大量氢气,操作条件苛刻,对催化剂的寿命要求也较高。这就迫使各石油公司积极研究与开发清洁燃料非加氢脱硫技术,吸附和氧化脱硫技术由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到极大关注。 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是一种孔隙结构发达的吸附剂。将多孔炭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增强脱硫剂对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的脱除能力;同时多孔炭又是一种优良的载体,将多孔炭的吸附和催化能力与钨酸钠的催化能力相结合,制成一种新型的脱硫催化剂,它具有吸附和催化两大功能,可以增大油品处理量,有助于适应深度脱硫的现实要求。 在本文中,对比表面积不同的多孔炭采用浓硝酸氧化和金属离子负载的方法进行表面修饰,增加了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从而增大了对含硫有机化合物的表观吸附量。采用诸如Boehm滴定、XRD和Raman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多孔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Aa-4%Ag-C在所考察的多孔炭中对含硫化合物具有最大的表观吸附量,对真实柴油的吸附效果也很显著。1g吸附剂处理50mL真实柴油24h后,脱硫率达到71.94%。同时,对氧化脱硫催化剂进行了各种反应条件的考查,使用钨酸钠为催化剂的过氧化氢-醋酸体系具有很好的氧化脱硫效果。利用吸附氧化相结合,将钨酸钠负载到改性的多孔炭上作为吸附氧化催化剂,进行了柴油的吸附氧化脱硫研究。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吸附氧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最佳反应条件为:15%Na<,2>WO<,4>/Aa为0.1g,油品25mL,过氧化 氢0.2mL,醋酸2.5mL,温度323K,反应时间90min时真实柴油脱硫率为95.91%。吸附氧化催化剂15%Na2WO<,4>/Aa具有很好的再生能力,经过五次再生之后,真实柴油脱硫率为90.14%。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考查了不同孔结构的多孔炭的吸附脱硫效果,将Raman与XRD结果相结合,分析了多孔炭微晶结构的变化。制备出新型吸附氧化催化剂,将多孔炭的吸附功能和钨酸钠的氧化功能完美结合,达到了很好的脱硫效果。
其他文献
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一般含有4个铜原子,这4个铜离子处于漆酶的活性部位,在催化氧化反应中起决定作用。漆酶能催化氧分子4个电子还原成水,并且伴随着一些酚类和芳香类底物的氧化。它是白腐真菌三大木质素降解酶系统中的一种,由于其氧化底物时无需大量的H202作为辅助剂,且能把分子氧直接还原为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使得它具有更大的潜在的工业价值,常被应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染料的脱色、造纸工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电池是由正负两级构成的,但是现有的正极材料所具备的容量远远无法与负极相比,这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足够的能量存储能力仍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们正致力于通过各种改性方法来提高现有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又或者去开发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Mutualism interactions between animals and plants are essential in shaping the structure of plantanimal system.Here,we assess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trai
会议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0.1~100 nm范围内的新型材料,其合成一般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合成法。物理、化学方法通常能耗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合成法则是以生物为基体的绿色合成方法。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生长快、廉价易得,已成为纳米颗粒生物合成的重要生物类群。许多细菌具有还原金属离子的能力,因而适用于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奇球菌属(Deinococcus
为探索新型含能燃速催化剂,合成了三种新型含能富勒烯衍生物,并研究了其热性能,初步探讨了目标物对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的热分解催化作用。以3-羟甲基-3-甲基氧丁环(HMMO)为原料,合成低分子量的3-叠氮甲基-3-甲基氧丁环均聚物(PAMMO),将其接到富勒烯(C60)碳笼上,合成出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能富勒烯衍生物—C60丙二酸二(3-叠氮甲基-3-甲基氧丁环均聚物)酯(C60-PAMM
  Indirect interactions,such as mutualism with seed dispersers,between cofruiting plants that share dispersers could alter their competition.Here,we tested th
会议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提高作物产量依然将是作物育种家们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世界上5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培育高产优水稻品种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粮食危机的重要手段。亚洲栽培稻是最广泛的水稻栽培种,其两个亚种中粳稻的产量比籼稻高14%,而在中国每年粳稻的种植面积达8百万公顷。因此探索粳稻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找到影响粳稻产量的遗传因子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利信息。但是产量无疑是最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