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BF的精密角跟踪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是综合了现代电子科学各种先进技术的高科技系统,在军事上有着重要作用,是军事侦察和预警的一种主要工具。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精密跟踪和测控目标。它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就可发现目标的位置。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 。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于是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这样就实现了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单脉冲雷达通常有振幅比较单脉冲雷达和相位比较单脉冲雷达两大类。 单脉冲雷达可根据从单个脉冲回波中所提取的信息来确定被检测到的信号源的角位置,因此使得许多用于干扰波束顺序扫描雷达的雷达对抗技术几乎完全失效。由于单脉冲雷达有很高的测角精度、分辨率和对抗电子干扰的能力,它仍是军用跟踪雷达广泛使用的一项技术。但它有设备比较复杂,无法对多目标进行精密跟踪等缺点。 从性能的观点来看,雷达采用相控阵或电子扫描天线ESA是最适合的。ESA可实现很高的增益,波束能进行扫描,从而有很大的覆盖区域。ESA解决了可靠性的瓶颈问题:由于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是由成百上千个独立的收/发和辐射单元组成,因此少数单元失效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ESA解决了同时多功能的难题,即相控阵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一个以上的雷达功能。它可以用一部分T/R模块完成一种功能,用另外的T/R模块完成其它功能;也可用时间分隔的方法交替用同一阵面完成多种功能。如雷达在进行地图测绘(SAR/GMTI)、地物回避、地形跟随、威胁回避的同时,还可实现对空中目标的搜索和跟踪,并对其进行攻击。 雷达作用距离大幅度增长:特别是AESA雷达,其T/R模块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HPA)同天线辐射器紧密相连,而接收信号几乎直接耦合到各T/R模块内的射频低噪声放大器(LNA),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干扰和噪声叠加到有用信号上去,使得加到处理器的信号信噪比很高,因此,AESA雷达微波能量的馈电损耗较传统机械扫描雷达大为减少。 不像机械扫描天线,相控阵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波束的电子扫描是通过阵元间引入相移或延时实现的。采用相移的方法,波束扫描的速度非常快,不会像机械扫描阵那样受机械马达的限制。 数字波束形成DBF是相控阵方向图控制的最先进的方法, 是一项迅速发展的技术。数字波束形成与模拟波束形成相比有许多优点,例如,多个同时接收波束,不同输出波束的动态重构,动态零陷控制,通过数字校准可产生非常低的旁瓣。当在子阵层次实现DBF时,DBF能够使阵列的最大自由度得到充分利用。跟传统的模拟阵列控制技术相比,在多个独立波束的同时形成,自适应零陷,空时自适应处理,方向定位中,DBF可使其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由于DBF的适应性,DBF可广泛应用在相控阵中。 数字波束形成(DBF)是以数字技术实现波束形成的技术。在所有通道信号求和之前,波束形成处理器将数字形式的幅度和相位权值加到每一个输入信号中。它保留了天线阵列单元的全部信息,并可以构成空间受控的一个或多个定向波束,从而获得优良的波束性能。例如,可自适应地形成波束以实现空域抗干扰,可进行非线性处理,以改善角分辨率。此外,数字波束形成还可以同时形成多个独立可控的波束而不损失信噪比;波束特性由数字权矢量控制,因而灵活可变。 适用于DBF阵列应用的数字接收机(Rx)技术是一个新兴的研究和开发方向,数字Rx将会显著地影响DBF相控阵的结构发展趋势,加速DBF的实现。数字Rx应实现许多当代一流通信系统所具有的特性。当前,数字雷达接收机包括以下特性(但不只这些):用于RF到IF、RF到基带解调的RF接收机前端,防止RF前端被强干扰信号阻塞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用于带通采样或基带采样的ADC,将采样信号分解为同相和正交分量的FIR滤波器。 DBF技术需要上述的数字Rx能力,还应加上基本的数字控制和相控天线阵优化能力。这些功能包括:实现数字Rx信道均衡的FIR数字滤波,以便进行宽带阵列通道之间的校准;数字子带方案,例如多速率数字滤波或分数数字采样时延的实现,以便实现宽带波束形成和自适应零陷;雷达处理所需的脉冲压缩和数据压缩技术。高度可编程性,便于实现波束形成、通道滤波的高级算法,模块化自评估能力,可现场监视DBF Rx阵列信道的性能。 本文探讨了将相控阵的优点和单脉冲雷达的优点综合的问题。全文由主要内容的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阐明了开展本文研究的国防和民用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点。第二章中详细介绍天线阵列的结构和性能指标,特别是系统讨论了线阵和圆阵的方向图的性质,为后面的介绍DBF波束形成和相控阵做必要的铺垫。第三章介绍目前跟踪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单脉冲雷达技术,介绍了比幅单脉冲和比相单脉冲的原理和系统框图,介绍了跟踪系统的技术指标。介绍了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由于单脉冲跟踪技术在跟踪多目标和目标高度较低时会出现较大误差,以及跟踪精度很高,搜索速度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单脉冲数字阵列雷达中的关键技术和部件,及其研究现状。从系统实现的角度出发,分别有重点的分析了数字波束形成的高效算法,和数字单脉冲雷达接收机的组成。第六章提供了阵列与单脉冲多目标精密跟踪的仿真结果,并讨论了论文的不足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LC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及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LCD的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攀升,成为拉动电源管理IC的一个重要因素,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在下游整机需求的带动下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分析设计了一款电流模式的PWM控制降压型DC-DC变换器。它采用UMC 0.6μm BCD工艺制程,适用于4.5V至28V的输入范围,内置的LDO模块可为整个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流模式控制使系统
本论文通过分析电容式微加速计中的时序电路,以及锁相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容式微加速计的低频率抖动、低功耗的电荷泵锁相环电路,利用华润上华0.5μmCMOS工艺参数设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原产北美,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菊科入侵物种之一,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为瑞香科沉
Rac/ROP(Rho-related GTPase from plants)是植物中唯一的参与信号转导的小G蛋白家族。通过研究发现,ROP GTPase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调节各种各样的生理
近年来,单分子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为揭示复杂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途径。单分子技术主要可分为单分子荧光和单分子操纵技术两大类。作为一类新型的单
环二鸟苷(c-di-GMP)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分子,参与调节包括细菌毒力基因表达,入侵宿主,生物被膜形成等多个细菌的生物学过程。它是由一类被称为二鸟苷酸环化酶(DGC)通过
论文简要概述PCI系列总线的发展历程,PCI Express总线的优势,介绍PCI-SIG的PCI Express 1.1规范,详细讨论PCI Express物理层(Physical Layer)电路设计。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8B/10B
剑豆(Canavalia ensiformis)耐抗旱、耐炎热和土壤瘠薄、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广泛种植于美国西南部、拉丁美洲、非洲,印度西部等地区。本文开展了剑豆生物学特性、病虫害观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简称ER)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类细胞器,由相互连通的片状(sheet)或管状(tubule)膜系统组成。ER起始于核膜,向外延伸至细胞膜形成复杂的网状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等离子平板背光源的驱动技术,该背光源具有无环境污染、白场均一性好、稳定性好并且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易于实现扫描驱动以改善TFT-LCD的显示质量。 在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