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张季鸾与抗战前后的中日关系1905-1941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m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季鸾,字炽章,现代中国著名报人。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1941年9月6日殁于战时陪都重庆。张系武人后代,虽早年父母双亡,但因受业于关中大儒刘古愚,学业成绩斐然,得以入选官费生,并于1905年秋东渡日本学习,后于1908年春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为报国而中断学业,毅然回国投入报界,之后先后从业于《民立报》、《民信日报》、《中华新报》、《大公报》等多家报纸,成为现代中国报界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其去世之后,甚至被时人誉为“无双国土”、“一代论宗”。   张季鸾一生能成就其显赫地位,以其冷静客观,纵论天下,针砭时弊,激励人心的政论文章,最为时人所推崇。从揭露北洋政府借款弊案,到支持南方护法斗争,抨击鲁案,他不仅几度惹上官司,甚至两度入狱,但也因此在中国现代政治论坛崭露头角,为各方所瞩目。张与胡政之等于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更公开揭起“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之旗帜,坚持不畏权势和各种社会政治压力,秉笔直书,为挽救民族存亡或出谋划策,或慷慨陈诩,或权衡利害,冷静剖析,在南北战争、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及交涉,包括福建事变、西安事变等等重大事件上对国内舆论及其民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张季鸾和《大公报》言论在舆论界权威的地位日益确立,以及张出于民族危亡情势力主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立场,其政论在中日关系问题上也更多考虑到两国力量对比和南京政府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因此其持论明显与南京政府的政略考虑开始接近。这也不可避免地促使他与政府当局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因此,七七事变后,随着南京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抵抗的对日方针,张季鸾及其《大公报》也毫不犹豫地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为推动民族抗战竭尽全力地鼓与呼。其坚持抗战到底以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调和国共,批评分裂的态度,成为其抗战期间政论的主要特点。但与此同时,张季鸾为尽可能减少战争对国家民族的损害,破坏日本军方诱降的阴谋,也曾一度试图利用日本内部军政矛盾,承担过对日接触的秘密使命。直至1941年其生命发光的最后一刻,张季鸾都不曾忘记自己作为“国民之一分子”的责任和义务,始终在为报国救亡而奋斗,而努力着。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陕甘宁边区疫病横行,人畜死亡率很高。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坚持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面对这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以叶名琛任内的中英冲突为背景,研究英国人眼中叶名琛形象的生成、建构与回响,并分析其与中国形象的互构,通过追踪“形象”的变动轨迹,探析中英两国物质交往背后的文化互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政治日益腐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唐王朝先后涌现出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