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Hsp47通路在亚砷酸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暴露可以导致大鼠发生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是LF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iAs所致HSCs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iAs处理的L-02细胞中,通过NLRP3的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表达升高。由于Hsp47与LF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拟探究iAs作用后,NLRP3是否通过Hsp47导致大鼠LF。方法:体内实验中,研究对象选择10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NaAsO2)处理组(5 mg/kg BW NaAsO2)。处理方式为灌胃法,每天灌胃两次,时间间隔为12 h。实验期间大鼠保持自由饮食饮水状态,灌胃处理9个月后,获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后续实验。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定量反转录PCR(q RT-PCR)法检测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法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体外实验中,选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AsO2处理组(4μM NaAsO2),使用1μg/m 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预处理2 h后,NaAsO2继续处理HSC-T6细胞24 h,通过WB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q RT-PCR法检测m RNA表达水平。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转染HSC-T6细胞12 h,通过q RT-PCR法检测m RNA表达水平。使用si Hsp47-858转染HSC-T6细胞12 h,1μg/m L LPS预处理2 h后,使用4μM NaAsO2继续处理24 h,通过WB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使用1μg/m L LPS和5μM NLRP3的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各预处理2 h后,最后使用4μM NaAsO2处理24 h,通过WB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使用1μg/m L LPS预处理2 h后,NaAsO2处理24 h,通过Co-IP法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选择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为研究对象,使用NLRP3与Hsp47截短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36 h后,通过Co-IP法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As处理组的Hsp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As处理组的Hsp47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使用Hsp47 si RNA转染HSC-T6细胞12 h后,q RT-PCR结果显示:si Hsp47-858序列的Hsp47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应用si Hsp47-858抑制Hsp47表达,LPS预处理后使用iAs处理HSC-T6细胞24 h,WB结果显示:与iAs处理组相比,si Hsp47处理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lagen-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的表达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表达水平升高。使用LPS和MCC950预处理后,再用NaAsO2处理HSC-T6细胞24 h,WB结果显示:与iAs处理组相比,MCC950预处理组NLRP3、Hsp47、α-SMA和Collagen-I的表达水平降低。使用si Hsp47-858抑制Hsp47表达,LPS预处理后NaAsO2处理HSC-T6细胞24 h,WB结果显示:与iAs处理组相比,si Hsp47处理组Hsp4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p20和成熟白细胞介素1β(mature interleukin-1β,mature IL-1β)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使用LPS预处理后,用NaAsO2处理HSC-T6细胞24 h,Co-IP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鼠肝脏和HSC-T6细胞中,iAs处理增强了NLRP3与Hsp47相互作用。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LRP3与Hsp47截短质粒后,通过Co-IP法检测到NLRP3的1-210区域和551-1035区域与Hsp47的201-417区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NaAsO2可能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Hsp47通路诱导HSCs活化,进而促进LF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
学位
研究背景: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发生于唾液腺上皮的恶行肿瘤,远处转移率可达30%左右,肺转移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远处转移的74.5%。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肿瘤的生长、细胞分化、表型维持和侵袭中发挥关键作用,胶原纤维是肿瘤ECM的重要成分,其过度交联会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癌相关成纤
学位
目的:本研究是基于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的一项纵向研究,旨在探讨性别特异的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之间的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发现GGT与MetS组分的因果关系,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常规体检者2次及以
学位
目的:肝脏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的主要病理特征。本课题组已经在之前的研究中证明了,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 As)暴露会诱导肝脏IR的发生,且在此过程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肝脏IR发生发
学位
目的: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 As)暴露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生。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所介导的细胞焦亡(pyroptosis)与NASH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
学位
目的:肺癌是一种复杂且生存率很低的恶性疾病,也是和癌症死亡关系最密切的癌症之一。六价铬[Cr(VI)]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皮肤或呼吸系统吸收进入人体,产生自由基,导致继发性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职业暴露六价铬化合物与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密切相关,Cr(VI)已被证实是诱发肺癌的确切危险因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自噬在重铬酸钾诱导的A549细胞的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噬和缺氧诱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柔性生物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传感器正朝着轻薄柔小、便携可穿戴以及多参数检测功能高度集成的方向发展。其中,便携式传感器可无创地监测并获得人体体液(例如唾液)中的化学生物标记信息,而受到关注。如检测口内生理参数免疫球蛋白SIgA和钠钾离子比可以相辅相成,更准确地评估心理压力。因此,本研究基于检测钾、钠离子传感技术和检测免疫球蛋白SIgA传感技术的结合机制,设计并研制了能够监测钾
学位
目的:六价铬[Cr(Ⅵ)]广泛存在于冶金、制革、电镀等多种职业环境中,具有诱变和致癌性的I类致癌物。Cr(Ⅵ)通过呼吸道在肺部累积,并造成肺部疾患。研究表明,Cr(Ⅵ)引起的活性氧(ROS)形成、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是其诱导癌症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本组前期研究发现,低浓度Cr(Ⅵ)通过激活自噬促进A549细胞生长,同时Cr(Ⅵ)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凋亡和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学位
随着交通强国和海军工程装备的发展,船舶动力装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较于其他推进器,摆线推进器不需船舵控制,操控性能好,控制精准,优点突出。因此,研究高性能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摆线推进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摆线推进器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系统综述摆线推进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生产制造情况,分析比较行星式凸轮式、偏心盘-滑块-连杆式、平面六连杆式及步进电机式不同结构的摆线推进器,并提出一种新的
期刊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诱导脑卒中、心衰以及死亡的重要病因。高血压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是诱导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小鼠房颤模型中,哪些关键蛋白和信号通路发生了改变仍不十分清楚。目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结合生物学分析方法,明确在Ang Ⅱ诱导的房颤发生过程中发生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