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条件下生物炭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碳固持的作用及机理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hjy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经纬度跨度大,自治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冻融交替是影响区内农田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冻融交替造成土壤团聚体破碎的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生物炭的输入会改变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对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对冻融条件下土壤CO2排放对生物炭施用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下生物炭输入对土壤CO2排放、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利用δ13C示踪技术明确生物炭来源碳土壤CO2排放中的比例及其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阐明冻融条件下生物炭输入农田土壤团聚体固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冻结作用增加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具体表现为高幅冻融作用(HF)>低幅冻融作用(LF)>恒温对照处理(CK);同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CO2排放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生物炭可降低因低温冻融造成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的增加幅度,HF处理CO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LF处理16.7%,而添加生物炭高幅冻融(BHF)的处理仅比添加生物炭低幅冻融(BLF)处理高8.6%。其中在冻融条件下生物炭输入后,土壤CO2排放中生物炭来源碳约占34.3%。(2)低温冻融作用显著减少了0.2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随着冻融强度的增加,该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降低幅度也在增加,最多降低约34.5%;0.053~0.25 mm和<0.053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生物炭的输入可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含量,低温条件下生物炭可显著减少4.11%~7.74%的大团聚体破碎。(3)低温冻融作用下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水稳性团聚体(WR0.25)分别较恒温处理显著降低了18.5%~25.5%、20.9%~26.3%及23.9%~34.1%;生物炭输入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MWD、GMD和WR0.2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得到加强;在冻融作用下相比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添加生物炭处理的三项稳定性指标显著提高6.98%~16.54%。(4)低温冻结导致0.2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0.053~0.25 mm与<0.053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生物炭的输入均可显著增加各粒径土壤有机碳含量,且0.25~2 mm粒级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冻融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可改变有机碳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配,与对照组相比,冻融作用下添加生物炭后显著增加了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5)生物炭输入土壤后主要富集在0.25~2 mm粒级团聚体内,生物炭分配比例在50%左右,其次是0.053~0.25 mm与<0.053 mm;冻融作用使得0.25~2 mm粒级土壤中的生物炭进入更小粒级土壤中,0.053~0.25 mm土壤的生物炭分配比例显著增加。综上所述,低温冻融作用造成土壤稳定性下降,团聚体结构被破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引起冻融期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而生物炭输入后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中,能够增加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不仅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同时对土壤原有有机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冻融期间生物炭输入能够起到一定的固碳减排作用。
其他文献
土壤呼吸是土壤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形式,排放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是碳汇或碳源。我国存在大面积的沙化土地,通过植被恢复具有较大的新增碳汇潜力。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探究沙地土壤呼吸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对研究沙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沙地碳增汇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选择未造林流动沙地和不同林龄杨柴人工林(9a、18a、30
学位
叶片叶绿素含量是评价作物光合作用和指导田间管理的重要指标,实时无损的叶绿素监测对于识别作物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基于高光谱指数和小波函数的经验模型已被开发并用于估测多种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敏感波段的提取上,还缺乏高光谱指数算法、小波函数类别和波段优化对提高叶绿素估测精度的综合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价这些方法在估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时的抗干扰能力和敏感性
学位
科尔沁草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由于长期的开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挖等原因,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退化日益加剧,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地上生物量低下、草品质低劣、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等。2017-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以科尔沁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试验样地进行围栏,围栏内设置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混施氮、磷肥(NP)和混施氮、磷、钾肥(NPK)4种施肥处
学位
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跳鼠,分布区能扩展到草原、荒漠、戈壁,甚至在青藏高原可分布至海拔4000 m以上。为探讨五趾跳鼠在转录水平上对高低海拔环境适应性的变化,本文以分布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拔4229 m,为高海拔实验组)和河北省涿鹿县(海拔498 m,为低海拔对照组)的五趾跳鼠为研究对象,各采集研究样本12只,并对其心、肺、肾三个组织进行转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固存CO2,减缓气候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草地受放牧的干扰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许多不可控的变化。本研究依托于长期控制性放牧试验平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
学位
草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L.)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传统蒙医药中草乌头块根、叶、花及芽等部位分开入药。干燥块根为重要特色蒙药材,也是常用的中药材,药材名为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药材供给主要依靠野生资源,造成野生资源的紧缺。草乌头种子具有形态生理双休眠,在生理生化和分子层面的研究尚不清楚。因此,为了更好的探
学位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变化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氮沉降与降雨变化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生物量等途径影响了土壤团聚体分布、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而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为探究氮沉降与降雨变化如何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依托多年水氮控制试验平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
学位
蒿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系统进化亦是植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蒿属植物在系统进化上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表型性状结合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的方法研究蒿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性状分析显示在5种蒿属植物的20个性状中,生活习性表现典型的草本和木本植物以外,具有中间型;茎被毛为主;叶羽状多回裂为主,并裂片形态和裂片数、叶质地均在种间和种内表现连续变异;在5种蒿属植物中,花
学位
鼠害危害阈值和经济阈值是草地鼠害防控实践中必须明确的指标。危害阈值是引起草地明显损失量时的害鼠种群密度,经济阈值是害鼠种群数量增长造成经济损失时必须采取防治的种群密度。在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草地类型不同利用方式下,这2个指标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草地类型不同利用方式制定合理的危害阈值与经济阈值对于合理地制定草地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阿拉善荒漠区生态脆弱,鼠害连年发生,但是
学位
为确定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近40年退化原因,以1978-1982年和2009-2010年草地普查植被结果为背景,与2019-2021年实测草地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并对近40年来草地的气候变化、草地载畜率和牧业生产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同时于2019-2021年在锡林郭勒中部典型草原设置不同休牧时长和不同放牧方式实验,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草地植被高度和盖度、草地生产力、及植物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