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时代的文学接受和批评分裂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发展,文学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读物,已经越来越亲近大众,一个文学的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许多传统作家开始“改换门庭”,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转型之作,拉开文学的转型大幕,而且这些作品也越来越亲和大众。在文学转型的作家之中,余华不得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代表。他的前两次转型都是极为成功的,在评论界获得极高的赞誉,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然而余华在世纪之交的第三次转型,却引来评论界的大肆批判,与评论界的大肆批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者却对这本书追捧至极。本文将以此来引入一个文学现象,即读者的阅读趣味与文学评论界的评判标准之间的差异,并称之为“《兄弟))现象”。通过对读者与批评界的审美差异的分析来探讨商业时代的文学接受和批评分裂,找出当代文学界存在的部分“纯文学”的世俗化倾向的原因以及批评界机制的落后性,进而分析当代人的社会文化状况,并阐述新的文学机制建立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一部分首先对“《兄弟》现象”进行阐释,在对“《兄弟》现象”进行界定的同时引入张炜的一部纯文学新作《你在高原》来作对比。在此我将文学作家群出现分化(继续自己的纯文学之路还是转向世俗化),读者与评论界的评判反差巨大这种现象称之为“《兄弟》现象”,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与分析,主要从读者、评论者以及作家这三方面进行。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中对“《兄弟》现象”的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探视“《兄弟))现象”所体现的当下文化生态批评与探究。文学作品不能以读者的数量来判断价值,但是读者数量的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来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兴衰。因而,大众商业文化背景下读者的认证体系不得不纳入当下文化生态研究范围之内。另外,评论界作为引导大众文化潮流的一个推手,其在当下文化生态中的最用不可小觑,那么,当下我们的评论界的风气如何,其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是否要进行转变,在这部分都要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作为文学主体的作品本身,其产生是与作家密不可分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几大问题都将在这部分进行阐释,这也构成本研究课题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兄弟》现象”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文学源于生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不可避免的要被打上当时社会的烙印,文学所探讨的主题与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文化学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文学家也都可以被视为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因此,作家在创作时受到时代影响而产生写作上的转变是正常也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曾担任周恩来政治秘书的吴奚如,他一生的战斗经历非常丰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吴奚如,曾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等重要战役,历经了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延安整风、
本文按知识青年下乡前思想行动的变化,下乡后的生活状况及下乡运动结束后他们的反思等顺序,有系统的分析了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的不同情况。通过研究《花的原野》中以知青为体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以此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
九叶派诗人郑敏,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提的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各方面的原因放弃诗歌创作,直到1978年,郑敏才回归诗坛,而前后两个时期则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诗歌风貌。本
20世纪80年代后,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区出现了蒙古族现代流行歌曲。本文观察到这一新生文艺现象并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人认为该选题是内蒙古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
在近现代文学视域下,对晚清文学期刊的研究正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晚清文学为之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文学提供了某种范式,另一方面,文学期刊研究也迎合了当下文学研究的某
为了解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布设样点对植物群落和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标记,以分辨率1.1 m×1.1 m的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平台进行目
目前网络带宽的日渐增大,使得现在的用户可以看到更多高清的视频节目。而未来的音视频,正逐步朝着移动化、微小化发展。在教育、教学上微课、慕课的出现也在逐步挑战现有的传
在综合交通视频监控领域中,以交通运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交通视频监控数量不断增长,如何更好的管理和应用综合交通视频监控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视频
绿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诗人,在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绿原的诗风经历了从开始的单纯梦幻到中期的激情充溢,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