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魂》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汉人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因《离骚》、《天问》、《哀郢》等3篇都是学术界公认的屈原作品,司马迁将《招魂》一篇置于其间,并说读之悲屈原之志,可见在司马迁看来,《招魂》当为屈原所作。而其后的王逸则在《楚辞章句》中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断定《招魂》的作者就是宋玉,并认为是招屈原之魂。正因为汉人的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引发了后世关于诗中招魂的时间、地点、作者、所招的对象、所招的是生魂还是死魂等问题的争论,因此对《楚辞·招魂》的研究逐成为当代楚辞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关于作者,有屈原作、宋玉作、亦屈亦宋作、非屈非宋作等,关于所招之魂,有屈原生魂、怀王生魂、怀王死魂、襄王生魂、楚国魂、昏迷病人魂、阵亡将士魂等观点。因为史料记载的缺失,再加上学者对文本解读的误差,所以以上观点有些能够自圆其说,而有些却经不起推敲。本人以文本为依据,参照前人对《招魂》的研究,并结合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综合考察:司马迁和王逸都认为《招魂》作于屈原时期。屈原时期的楚王主要是怀王和顷襄王,其中,怀王“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牵于俗而芜秽”,“长离殃而愁苦”,“魂魄离散“,“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目极千里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以此得出结论,认为《招魂》为楚怀王自秦南逃回楚时,在秦“遮楚道,怀王恐”而“魂魄离散”时举行的一次招魂仪式的记录,楚怀王祈祷通过招魂,能招回魂魄、消除恐惧、逃回楚国。这个招魂仪式的记录被带回了楚国,宋玉应该得到了这个记录,并做了修改,把它保存了下来。在以后的流传中,这篇《招魂》被多个收藏家收集,于是《招魂》就出现了多个底本,很可能王逸看到的是《招魂》被混入了宋玉的作品中的底本,于是王逸等就误认为《招魂》是宋玉作的。而司马迁所读的底本中,其所收入的更多的是屈原的作品,因此,司马迁自然会怀疑《招魂》的作者是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