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ES模式中水物质平流问题的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更好地模拟水物质的平流和分布,对于数值天气预报效果的改进,特别是对于更好地模拟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值模式的分辨率日益精细化,使云的显式计算成为可能,这样就对水物质的平流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流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高精度、守恒、保形。同时,如果直接用高阶的中央差分方案去求解水物质平流问题,会导致很大的数值频散,出现负水汽,而对于标量场的平流过程,不应改变其相对分布形式及正定性。另一方面,即使保证了平流方案的单调性,当有凝结潜热发生时,由于半拉格朗日平流方案求解上游点时的插值,在云边缘区域会造成虚假的云水,导致不合理的相变过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一个新的水物质平流方案及其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同时研究了相变潜热的修正方案,并考察了该方案对模式对流云结构模拟及降水预报的影响。旨在改进GRAPES模式对水物质平流问题的模拟,提高降水的预报效果。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先通过理想试验,验证了CSLR水物质平流方案相对于模式中原有的QMSL方案,可以做到更好的高精度、守恒、保形;然后将CSLR方案接入GRAPES有限区域模式和全球模式,通过实际个例模拟,验证了CSLR平流方案可以更好的模拟水物质的平流过程,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的预报效果。第二部分中,先通过理想试验,验证了NLSL相变修正方案可以有效的限制云边缘由于插值产生的虚假相变;然后将NLSL方案接入GRAPES有限区域模式,通过实际个例模拟,验证了模式可以更好的模拟水物质的平流和分布,预报出的雨带中心区与实况更加符合。
其他文献
用GRAPESmeso数值模式和LAPS中尺度局地分析资料,对2.5km和5km两种分辨率,选用显式降水方案和2种混合降水方案,设计6种组合方案,对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做数值模拟。对比各个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显式降水方案和2.5km分辨率,LAPS初值场较好模拟出“西南涡—切变线”系统中的雨带和对流雨团。用其输出的模拟结果,作天气学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表明,该“西南涡—切变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的路径预报在过去的20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TC的强度预报进展缓慢,特别是对快速增强过程(RI)的预报一直是一个难点。一般认为,RI是TC内核区、海洋和大尺度环境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场或是下垫面对RI过程的影响也是通过对TC环流内部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尤其是台风内核的动力作用)的影响来间接造成的。所以,分析TC环流内部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对TC强度快速变化有很大的意
适应性观测(目标观测)是提高高影响天气可预报性的有效方法,是国内外数值预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THORPEX国际科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成为未来十年国际大气研究的核心目标。而敏感区的确定是适应性观测研究中的关键,随着适应性观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确定敏感区的方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确定敏感区的理论方法主要包括ETKF、CNOP和SV等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集合预报的初始误差和预报变量误差的关系
袖珍云闪(CID)是发生于雷暴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放电现象,本文利用位于广州从化和重庆两地的VLF/LF多站闪电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量CID全面地分析了CID不同于常规地闪和云闪的多方面的性质,并重点比较了+CID和–CID两者之间的差异,证明两者之间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CID表现出了更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结论:CID能够产生非常大的电场变化,总体上比地闪回击产生的电场变化
北京地区多年的观测分析和临近预报业务经验表明,从河北境内移进北京西北部山区的雷暴占到了北京地区雷暴的50%以上。部分雷暴下山后,或增强或减弱,其演变趋势,常常是临近预报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天气尺度强迫较弱的情况下,雷暴是否可以下山,下山后是否增强,取决于很多局地细微的物理条件变化,这对临近预报更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北京地区常有局地突发的暴雨过程发生,而造成这种局地强降水的新生雷暴,其发生时间、
在天气预报中,降水的可预报性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尤其对于东亚季风区降水的预报被认为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近几年,国际上已开始研究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对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用以改进物理参数化方案和研发气候模式同化系统。另外,“天气或气候模式功能逐渐倾向天气-气候一体化”已成为未来数值模式的发展趋势。利用气候模式进行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北京气候中
动能谱分析表明,给定数值预报模式存在对实际大气运动的最高有效分辨尺度的问题。同样地,给定数值预报模式也存在对实际地形的最高有效分辨尺度的问题,也即模式有效地形问题。模式地形中若包含有模式无法正确“分辨”的次网格地形,不但对数值模式预报无益处,而且还会激发出“噪音”,对模式预报结果造成“有害”的影响。通常地,采用某种滤波平滑的方法对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进行平滑,构造模式的有效地形。针对GRAPES模式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两次影响范围很大的飑线个例进行了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的分析。第一个个例是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豫皖苏沪浙鄂五省一市的强飑线,主要结果如下:(1)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此飑线是在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冷空气南下,低层和地面有切变线辐合,大气层结很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产生的,低空急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在对2008年6月9日发生在皖浙赣地区的梅雨锋中β尺度对流系统模拟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率的MM5模式输出资料和分部位涡反演分析方法,对这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发现反演得到的平衡场能够反映MCS的主要特征,从反演出的平衡场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涡旋的发展,非平衡场则显示系统的辐合辐散,可以直观地表明系统的发展状态。分部位涡反演显示在MCS的发展过程中,潜热释放对MCS的发展起了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STE,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对大气辐射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是研究大气化学、气候变化,发展平流层对流层耦合模式所必须考虑的过程,是当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 TST ,troposphere-to-stratosphere transport)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群近地面高污染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