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上游洪水类型识别及预测——以长台关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作为流域管理和灾害防治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形成与发育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充分挖掘大量历史洪水的过程特征信息,利用降雨因子获取当前洪水过程特征并揭示其与历史洪水类型之间的相似性,是实时洪水高效模拟预报与防洪减灾的新途径,对洪涝频发流域的安全和洪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淮河中上游长台关子流域的68场历史洪水为研究对象,以洪水特征指标为变量,识别历史洪水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等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降水因子与洪水特征指标的定量关系,实现基于降水因子的洪水特征指标获取,并深入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洪水特征指标模拟上的适用性;最后引入隶属度判别函数对当前洪水过程进行判别分析,完成基于降雨因子的洪水类型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9个洪水特征指标可将长台关流域历史洪水分为4类,分别为:短时慢涨退瘦峰型洪水,占比39.7%;双峰型的洪水类型,占比16.1%;宽峰型洪水,占比30.8%;以及长时快涨退瘦峰型洪水,占比13.2%。时间上,流域洪水最早在3月份出现,10月后仍有发生,进入汛期之后,前期易出现第1、3类洪水,中期易出现第2、4类洪水,汛期末尾易出现第3类洪水。(2)机器学习方法对洪水形态指标的模拟效果最好(相对误差在13.24%~16.64%之间),对洪水时间指标(相对误差在14.79%~21.69%之间)和洪水量级指标(相对误差在24%~32.71%之间)的模拟次之,洪水动力学指标模拟效果最差(相对误差在34.05%~129.30%之间)。随机森林的模拟效果随着洪水总量、洪峰流量、高流量历时占比、洪峰时间偏度、洪水变率、洪峰个数、涨洪速率和落洪速率等8个指标值的增加而增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模拟效果随着洪水历时、洪水变率、洪峰个数指标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其余6个指标值的增加而增强;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效果随着洪水洪峰个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洪水总量、洪峰流量、高流量历时占比、洪峰时间偏度、洪水变率、涨洪速率和落洪速率等7个指标值的增加而增强。(3)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利用降雨因子模拟洪水过程特征指标,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3类机器学习方法中为最佳(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对数误差分别为25.83%、0.80和0.072),其次为随机森林(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对数误差分别为35.25%、0.82和0.098),人工神经网络最差(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均方根对数误差分别为44.21%、0.79、0.10)。随机森林对高流量,涨落迅速的洪水类型模拟效果较好,而相对于低流量、涨落缓慢的洪水,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较于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对特征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捕捉更灵敏。(4)根据已划分4类历史洪水特征指标的频率分布构建隶属函数,建立洪水判别预测准则,其正确率可达91.2%,其分类标准可以很好地反映洪水类别情况并用于对预测洪水类型的判定。而基于随机森林、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三种机器学习模型所构建的降水-洪水特征指标关系所进行洪水类型判定的最佳结果分别为67.7%、70.6%和67.7%,其中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效果最好,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效果相当。
其他文献
Soft power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is a major channel in China.Accordingly,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orldwide through Confucius Institutes,studen
学位
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等)休戚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宏观地理尺度上(包括交配系统、基因流等对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然而,微环境对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即自然种群内的微生境影响)往往被忽视。对热点地区特有植物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植物的适应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维
学位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中国西南山地的一个区域特有种,其分布面积广,生境多样化,种群结构复杂,并且是一种长期受到林火干扰的树种。云南松种内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变异,形态性状的多态现象广泛存在于种群内部和种群之间。本研究以云南松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松原变种(P.yunnanensis var.yunnanensis)及地盘松(P.yunnanensis var
学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磷素循环与地上植物及地下土壤生物密切相关,其中AMF在土壤磷素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壤磷素和AMF的研究,多集中在AMF群落组成及其对磷素矿化影响,而关于土壤AMF群落对土壤磷素水平和植物凋落物、根系碳输入途径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土壤磷素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反馈调节却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柴河流域不同土壤磷素水平下的常见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以及不同土壤
学位
栎属植物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阔叶落叶林的优势种,在中国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受全球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不利条件的影响,栎属植物的生存现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部分栎属植物产生顽拗性种子,该类种子的低温敏感性和脱水敏感性使其无法使用传统的保护策略对栎属种子进行保护,因此栎属种子的长期储藏成为需要攻克的难关。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以及亚高山森林中,其在不同生境中的选择
学位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显著,林火干扰频率近几十年来呈增加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特征与驱动机制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滇中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其典型次生群落云南松林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冬春干旱少雨,且春季气温高、风大,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是该区域重要的生态干扰
学位
我国山地城市占全国50%以上的城市面积,加速发展的山地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挑战。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与制约条件是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选取云南坝区及其相邻山地组成的坝区-山地复合生态系统(Basinmountain complex ecosystems,BMCEs)作为研究单元,使用In VEST模型和生态足迹法,分析云南BMCEs1990年、2000年、2010
学位
目前,微塑料表面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生环境。由于土壤环境更加复杂,导致土壤中微塑料表面系统特征的研究比较滞后。由此,本研究聚焦于土壤微塑料表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表面性质,在探究微塑料负载土壤颗粒能力及其相关表面系统吸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微塑料对土壤中一类天然团聚体——蚓粪的稳定性及吸附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聚酯微纤维(平均长度0.631mm,平均直径5μm)为研究材料。首先,通过在原生
学位
高山植物在极端环境的选择压力下,繁殖对策的调整是其维持物种生存和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在自交亲和且雌雄同花的物种中,与花粉呈现和花粉接受相关的花部特征以及传粉者组合类群发生变化时,繁育系统也会随之改变。然而,对同一物种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繁育系统的演变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虽然已有研究阐述了传粉者与植物的互作网络在不同季节间不同,并且影响着植物群落繁育系统的季节性动态。但是,对于同
学位
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巨型数据宝库。生态环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和自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态数据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和积累,面对海量且繁杂的生态数据,寻找一种髙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去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揭示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是当前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时空数据挖掘能够从高维时空数据中剥离出潜在的、有用的信息,DBSCAN算法是其代表性算法,也是GIS开展时空数据挖掘的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