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地上部分与根系的变化及其土壤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植被根系随演替时间推进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为纽带,系统地研究了黄土高原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地上部分的群落结构与地下部分的根系及土壤的理化性状随演替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演替过程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以期能增进对退耕草地演替规律的了解,揭示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科学预测退耕还林效果,并为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及人工草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系统聚类法将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演替的第1~7年为演替前期,这段时间群落以一二年生植物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演替的第10~28年为演替中期,这一阶段群落的物种数较多,一二年生植物的物种数下降,多年生植物物种数上升,物种多样性较高;演替的第32~60年为演替的后期,这个阶段的物种数较演替中期有所下降,但植物的种类基本保持稳定,物种多样性较演替中期略有下降。   (2)植被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在演替过程中呈分阶段的阶梯式上升趋势,演替前期,地上部分生物量数值相对较小,在演替的22~32年上升达到了第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之后,在演替的40~60年上升达到第二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植被的根系生物量随演替时间也呈现分阶段的阶梯式上升趋势。在演替的第12~28年中,根系生物量出现第一个保持相对平稳的阶段,在演替的第32~60年根系生物量出现第二个保持相对平稳的阶段。植被的总生物量随演替时间逐渐上升。   (3)对比根钻法与分层挖掘法在根样采集中的差异,发现分层挖掘法得出的数据误差范围相对较小,且更能真实反映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状况。采用挖掘法对不同演替阶段根系分布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根系生物量还是根长密度与根表面积,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垂直分布特征,都呈现随土层的加深而数值逐渐变小的趋势,在随演替时间的变化上均表现为随演替时间推进而逐渐上升,并在演替后期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   (4)与农地相比,退耕草地的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直到演替的第15年之后,70~1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才开始逐渐回升。土壤pH值与土壤容重随演替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碳氮比在演替前期均较农地有所下降,到演替的中后期才开始逐渐上升: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演替时间变化不大:铵态氮含量随演替时间有所下降;土壤速效钾随演替时间略有上升。在垂直分布上,除土壤pH值与容重外,各指标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   (5)综合分析退耕草地植被群落结构、根系分布与土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变化状况可知,在演替前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低,植被生物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演替中期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并有部分时间保持相对平稳,土壤肥力指标上升,表明这段时间的生态状况开始改善。而演替后期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趋于稳定,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量达到第二个相对平稳阶段,土壤的各项指标也基本趋于平缓,说明这一阶段的退耕草地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态环境已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   (6)对植被地上部分与根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植被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与根长及根表面积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求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可对根系的长度与根表面积进行估算;基于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全氮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得到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回归方程。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土层中根系的分别状况来预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垂直分别状况。
其他文献
植物的性型是由多基因协作控制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黄瓜的性型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黄瓜的性型表达主要由3对基因(M/m,F/f和A/a)控制,F/f基因控制植株的雌性化程度,M/m基因
鉴于符号推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神经网络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符号-神经网络系统的诊断方法,构造了基于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思想的混合型专家系统的框架,并重点研究了特征气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是少见的儿童胚胎性肿瘤,成人偶有发生。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儿童及1例成人AT/RT,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丛生竹是竹类植物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竹种数占竹类植物总数的70%以上,我国共有丛生竹16属,160余种,其竹林面积达80余万公顷。具有秆形高大、生物量高、成丛生长、生长迅
In total, 185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from major Chinese wheat regions, Australia and USA in two trials, sown in four and two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wer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老森林工业基地,在森林资源短缺的现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由为重要.本文就提出几点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的外源氮磷钾组合,包括NPK组合、NP组合、NK组合、PK组合,在三江平原水田上的综合效应,包括对生物学效应及土壤肥力变
近年来菌根生物技术作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菌根生物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具有相互选择性,即菌根对宿主植物的诸多功能因菌种、宿主植物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为确立紫花苜蓿的菌根接种应用技术提供依据,本研究将G.mosseae、G.aggregatum和A.delicata三个AM真菌接种于苜蓿王
低温弱光处理华北型津春五号、华南型沪杂六号、欧洲迷你型春秋王三个生态型不同的黄瓜品种,同时把沪杂六号和春秋王嫁接到4种南瓜砧木上,研究低温弱光逆境和嫁接对苗期和开
以金山27、先玉335、伟科702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基于生态效应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形成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日均温度、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