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兰坪县县城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兰坪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中心地带,位于三江褶皱系中段紧密收敛部位,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北端,弥沙河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带夹持的南北向断裂带内,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本文在对兰坪县县城区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研究区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开展兰坪县县城区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通过以上工作,本文取得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兰坪县县城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主要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泥石流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部,滑坡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东部,崩塌分布较零散;研究区发育的滑坡主要以土质小型浅层牵引式为主,泥石流均为沟谷型泥石流;总的来说,地质灾害多发育于山高坡陡、水系发育、岩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软岩地区。(2)通过从滑坡和泥石流两个方面,并考虑到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效果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将治理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根据工程治理效果的好坏进行折减,得出研究区工程治理后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工程治理实施后高易发区面积明显减少,低易发区面积明显增加,较高易发区面积略有增加;高、较高易发区面积约46.41km~2,占总面积的30.42%,中易发区面积约16.53km~2,占总面积的10.81%,较低、低易发区面积约89.83km~2,占总面积的58.76%。(3)考虑降雨为诱发因素,采用不同重现期24h暴雨强度作为诱发因素,实现不同重现期24h暴雨强度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4)采用人口和土地利用因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研究分析,将地质灾害风险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区间:高、较高、中等、较低、低风险区;结果显示,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75.64%的面积一直保持低风险,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山腰至山顶部位,该区多为人烟稀少的草地或森林;0.15%的面积一直保持高风险,主要分布于县城-金顶镇的沘江河两岸,该地区人口密集、财产分布集中,工程活动较多。24.21%的面积风险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太阳能凭借分布广泛、易获取以及清洁无污染的优势而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太阳辐射的能流密度低、存在间歇性以及辐射强度不稳定的特点使其在中高温热应用领域的保障率较低,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储能技术是拓展太阳能热利用范围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变储热因其储热密度高、装置体积小、储释热温度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熔融盐作为最主要的中温相变材料,其导热系数低导致储热性能差,为了强化传热,需要提
学位
高校教室普遍存在自然光源不足,过度依赖人工照明,或者自然采光过多产生眩光导致建筑不节能、自然采光利用率低、教室内热舒适度差等问题。窗墙比是影响教室采光的主要因素,教室的窗墙比为多少,可以在提高自然采光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建筑能耗和建筑成本,成为教室窗墙比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某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比较教学楼不同朝向不同窗墙比形式的教室内光环境质量,建筑能耗及成本。论文首先对教学楼中一间
学位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突出,消能减震技术在帮助建筑抵御地震伤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也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并逐步进行完善。尤其是2022年开始实施的《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中对减震效率的评价指标作出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采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之比的评判标准,调整为采用阻尼器耗能所占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标准
学位
在工业和后工业的时代背景下,陶瓷生产被分为了两类:一类为高度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产品设计与迭代时间缩短,陶瓷成为一种工业化审美的产品;而另一类作为非遗文化的陶瓷手工生产,因对工匠技术能力要求高且生产耗时较长,虽具有迷人的艺术性,但与追求速率的当今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导致人们对陶瓷手工艺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笔者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阐述的基础出发,指出隐藏在物质文化遗产身后的
期刊
利用微流控技术分离悬浮在复杂混合物中的颗粒和细胞在生物医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微流控技术的主要操作平台,具有尺寸小、可控性强和集成度高等优势。与传统主动操作技术相比,磁性分选灵活可控、成本低、几乎不产生热量,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分离潜力的新方法。由于铁磁流体对磁场的强烈响应及较大的磁化率,基于负磁泳原理,采用具有三个入口的鞘流型磁分离系统引入多相界面分选机制,可实现
学位
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抗渗性能直接影响其服役耐久性,开展荷载、冻融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能影响研究,有利于分析混凝土性能衰变机理。本文对道路混凝土采用氯盐溶液浸泡并同步施加动态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并测试分析各侵蚀龄期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及表观扩散系数时变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抗弯拉强度降低,循环荷载加速了冻融对混凝土的损伤。冻融循环使得混凝土抗渗性能显著下降。
期刊
地面沉降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以使地面发生沉降形变,例如长时间雨水的冲刷和浸泡会导致地表面发生坍塌、煤炭资源的采挖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抽取也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不管是在野外还是在城市中,如果地表出现严重的沉降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城市中若发生严重的地面沉降,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轻则毁坏城市中建筑物的地基和道路设施,重则会造成房屋开裂和桥梁塌陷,这样不仅会给城市中
学位
“双碳”目标倒逼世界能源绿色转型势在必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太阳能因其储量无穷、不受地域限制、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视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而被世界各国寄予厚望。晶硅太阳能电池占商业应用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的90%以上,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每年会产生数十万吨的硅切割废料(SCW)。面对如此巨量的SCW,如何实现其高效循环回用是决定光伏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