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调控脊髓损伤后大鼠巨噬细胞表型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脊髓损伤目前在临床上仍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脊髓损伤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热点。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且带来脊髓损害严重。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脊髓损伤部位重要的效应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可以增强体内的固有免疫反应以清除损伤部位的外部微生物和受损的组织碎片;M2型巨噬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和减少炎症因子产生的特性。脊髓损伤后,督脉电针通过调节损伤部位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抑制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而神经营养因子-3(NT-3)很可能参与这一过程。对督脉穴位电针刺激可以作为脊髓损伤后的一种辅助治疗。目的:观察电针调控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巨噬细胞表型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6只SD大鼠在T10脊髓节段进行离断以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另外8只大鼠作为对照组。10只存活大鼠被分为两组,每组各5只。脊髓损伤(SCI)组大鼠在脊髓离断后不接受任何处理;脊髓损伤加电针(SCI+EA)组大鼠在其督脉GV6、GV9处接受电针刺激。我们采用BBB评分评价电针对大鼠功能改善影响的作用,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等,计数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电针提高了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下调了M1标记物CD86的表达,降低了M1巨噬细胞的比例,且下调了TNF-α、IL-1β、IL-6的水平。相反,电针上调了M2标记物CD206得表达,提高了M2的比例,上调了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并且促进了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结论: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可能与损伤局部上调的NT-3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关,而NT-3可能通过上调M2巨噬细胞的比例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模式多为以手术切除、全身化疗、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不能够治愈。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浸润性乳腺
<正>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将于2008年10月16至18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第14次学术研讨会暨第8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将以马克思主
期刊
抗差估计等价权函数一般由正态分布统计量构造,其临界值(或称准则)一般由实际经验确定。首先分析了正态分布统计量和学生化残差统计量的区别,然后分别讨论了基于这两种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的区别。研究表明,利用学生化残差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以及顾及误差显著性水平确定的临界值,不仅考虑了观测误差的大小,而且还可以顾及了实际观测的图形强度和多余观测数,可以克服人为确定临界值可能带来的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抗差性
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冲裁间隙、模具表面粗糙度、冲压速度对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具表面粗糙度对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模具表面精度越高,冲
当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工作中面临着极大的现实困境。本文对其中突出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针对曲轴校直中初始校直行程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曲拐旋转角度对曲轴校直过程的影响。以8缸直列式往复发动机曲轴校直为例,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西宁
采用GIeebie-1500模拟实验机研究铝铁合金在783K~693K,应变速率为0.01s^-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铝铁合金高温变形时存在明显的稳态流变特征,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和
在全轧程热力耦合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大型H型钢冷却后的残余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沿着长度方向大型H型钢腿腰连接部位及翼缘整体表现为拉应力、腹板为压应力的残余应
目的:1.探讨多节段退行性滑脱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比较L4-L5及L5-S1节段的剪切特性。2.评价腰骶椎后路PEEK棒、滑动棒、转动钉三种动态固定的剪切稳定性。3.评价胸腰椎前路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