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体互渗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魏六朝文体互渗,是指在汉魏六朝时期文体认识更加明确,文体界定和细分逐渐清晰,诗歌与散文主要表现为进一步走向分离和独立,而兼具诗文特点的赋体则日益成熟的大趋势下,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借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现象。由于这一时期文体意识和文体观念处于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所以,一方面,诗歌和散文随着自身的发展,界限越来越分明,走向越来越独立,由此而进一步成为文学文体的主体和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这两种主要文体的互相借鉴、渗透和交融,不仅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如骚体赋、汉大赋、骈文、骈赋等极一时之盛的新文体,而且在形式和表达中,这两种主要文体本身,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方有所借鉴和吸收,从而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新风格、新特征、新成就,如诗歌中的故事性叙事促成的叙事诗高峰,散文性突出的杂体诗的活跃,韵散结合的散文形式的回归。另外,在赋体文学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又分别与诗歌和散文发生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导致了赋的骈化,咏物诗、纪游诗、山水诗一定程度上的赋化,散文表达形式上更加突出的骈散兼行、赋化铺陈。由此也就表现出了文体辨析和分离背景下,不可忽视的互渗与交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汉魏六朝的文体研究,学界向来都着眼于文体的辨析与区分,而往往忽略了文体之间的互渗与交融,对于这一时期文体的发展变化,无论是原有文体的规范化还是新文体的产生,学界主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最后一段由声律发现带来的影响,往往将诗的格律化、赋甚至散文的骈化都完全或主要归之于声律的普遍应用,对其前几百年间的发展变化注意较少,而对于这个阶段的杂体诗、杂赋等非主流文体的活跃更缺乏必要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有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体的认识、界定、区分、互渗、交融、发展、丰富,是文学自身发展、创作主体主观意愿、时代审美精神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对这个时期文体互渗的具体表现和特点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对于汉魏六朝的文体研究不无意义,而且对整个后代文学中文体和文学风格的发展演变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汉魏六朝时期的骚体赋、大赋、骈赋、叙事诗、杂体诗、咏物诗、纪游诗、山水诗、骈文等文学形式的研究,都可以开阔思路,拓展角度和空间。通过对文体互渗现象的梳理,特征的把握,原因的探究,影响的分析,不仅有助揭示这个时期文学尤其是文体发展的复杂性,有助于对汉魏六朝文学更全面的把握,也有助于对其后文学史上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阐述了我国学术界对适度消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适度消费概念提出质疑:已有的适度消费概念存在模糊性、缺乏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完全一致等问题.指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融入大众生活中,也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博物馆文创发展带来了全新契机。"故宫淘宝"走出了一条博物馆文创品牌营销的成功道路,所获得的成功经验
<正>1981年第四期《汽车电器》刊登的《万用表检查交流发电机好坏的简单方法》一文中介绍,检查交流发电机时用万用表R×1档,测量电枢与搭铁两接柱的正向电阻值应为150~200Ω
一、累惯犯犯罪心理特征 1.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初犯中,有的人意志坚强,偶有失足,经过教育挽救后,则决心改正,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有的人则意志薄弱,初犯以后,虽有悔改愿
在缤纷多彩的意象(imagery)世界中,"眼见比真实更加重要"的可视化偏向逐渐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将存在的事物视觉化,而且体现在将不存在的事物视觉化。洛天依是以VOCALOID3语音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为档案馆藏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探讨其理论模型和发展规律对提高档案馆藏资源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
康熙年间博学鸿词科既是清初的一项文化策略,也是一件政治事件,这次参加己未特科的在野士人近二百人,中进士者近五十人,它对于缓解当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笼络在野的知识分子起到
<正>按照司法部1986年3月预防犯罪与劳动改造科研座谈会确定的调查提纲,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吉林、陕西、四川、湖北、云南和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司法劳
占空比信号和脉宽信号都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实际上是从传感器传出或从控制器(ECU)发出的脉冲电压信号。一、数字信号1.定义和波形数字信号的信号幅度参数取值是离散突变的,幅值通
本文采用一维普薛耳—泰勒势原子模型,用Crank-Nicholson中心差分法计算一维原子模型与双色场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谱。研究发现,当利用基频场与其二次谐波所组成的双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