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良式真假腔融合技术联合传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内脏区复杂病变的应用,探索该技术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从2016年6月~2017年2月,共6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复杂性病变的患者(中位年龄62.5(47.5,67.5)岁,36~69岁)。6例患者全部用导丝切割内膜,将真腔、假腔之间的内膜纵行切开,使得真假腔相互融合,随后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来创造一个合适的肾下主动脉近端锚定区。术后常规使用造影评估是否技术成功。通过随访患者术后CTA比较患者内脏区分支血管水平腹主动脉真假腔直径有无扩张或缩小,症状,体征及通过CTA观察有无内漏,主要血管不良事件,破裂,死亡等情况以此来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疗效性:6个慢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以术前CTA为基线,分别比较他们术后1月,3月,6月,1年内脏区分支血管水平主动脉真假腔直径无明显增大(P>0.05),比较他们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远端肾动脉水平主动脉假腔直径明显减小(P<0.05),比较他们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其余内脏区分支血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水平主动脉真假腔直径无明显增大(P>0.05)。根据术前术后随访CTA结果记录各分支血管真假腔供血情况(情况如下),所有分支血管术前术后1、3、6、12月供血情况相同,术后未出现切割后的内膜片覆盖分支血管导致内脏区分支血管闭塞等情况发生。术前6例患者均有剧烈腰腹部疼痛,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VAS分别为9(8,9)、3(2,3.5)、3(2,3.5)、3(2,3.5)、3(2,3.5)(P<0.027),症状缓解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均无主动脉破裂。术后中位住院日4(2.75,8.25)天,无内漏,支架内血栓及支架移位,无主要血管不良事件,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结论:改良式真假腔融合技术是一项具有潜在优势的技术,在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内脏区复杂病变上是可行、安全、微创、有效的。这项技术为使得流体生物力学模型简单化,以及降低腔内治疗复杂程度,使得慢性主动脉夹层内脏区复杂病变治疗变得可能。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及更长期的随访数据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