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聚合巴胺进行超滤膜接枝PVA氨基酸聚合物亲水改性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污染是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扩大应用范围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提高膜的亲水性是解决膜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多巴胺自聚合性和化学特性为背景,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氨基酸的酯化反应形成PVA氨基酸聚合物,将氨基(-NH2)引入PVA链段,然后将带有-NH2的聚合物与膜表面的聚合多巴胺层形成共价键,从而将亲水的PVA接枝至疏水的超滤膜表面,完成常规超滤膜的亲水改性。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PVA氨基酸聚合物的制备和膜接枝改性后的性能表征。首先,通过酯化反应形成PVA氨基酸聚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合成产物确实为PVA氨基酸聚合物。经经济分析可知,PVA氨基酸聚合物的合成成本只占氨基聚乙二醇(mPEG-NH2)价格的19%。其次,将PVA氨基酸聚合物通过膜表面的聚合多巴胺层而接枝至超滤膜表面,通过FTIR进行接枝效率的检测,同时考察了膜表面形态结构、粗糙度、亲水性、润湿性和纯水通量基本参数。场发射电镜(FESEM)和原子力扫描电镜(AFM)的分析结果显示,接枝改性使膜孔径缩小和孔隙率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取决于原膜的膜孔径大小;接枝改性对膜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基膜的孔径大小有关,孔径较大的超滤膜经改性后粗糙度降低,而孔径较小的超滤膜,粗糙度反而增大。涂覆改性与接枝改性使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PES100K原膜的接触角为91°,经涂覆改性与接枝改性后,接触角分别减小为71°和53°;PVDF100K原膜的接触角为75°,经涂覆改性与接枝改性后,接触角分别减小为63°和49°。膜表面亲水性的增强是由于接枝在膜表面的PVA氨基酸聚合物的亲水性和改性后膜表面的粗糙度的变化。改性过程中由于膜孔径的缩小,使膜纯水通量下降,经接枝改性后,PES100K超滤膜的纯水通量由222.7L/(m2.h)减小为145.0 L/(m2·h),PVDF100K超滤膜的纯水通量由195.6L/(m2·h)减小为143.7L/(m2·h)。最后,研究了改性条件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结果显示,膜表面的亲水性和润湿性随接枝反应的溶质浓度的增大和改性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强,而纯水通量随接枝反应的溶质浓度增大和改性反应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稳定性测定实验表明,改性膜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碱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差。PVA氨基酸聚合物的接枝改性层对聚合多巴胺的脱落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实验以机油乳化液为模拟污染物体系进行膜污染测试,过滤实验表明,改性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能力。污染后的PES100K膜经5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清洗后,多巴胺涂覆改性膜和PVA接枝改性膜的通量恢复率分别为72.5%和93.4%,而原膜的通量恢复率仅为53%。在重复循环过滤实验中,改性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其他文献
基于Cox模型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纵向和生存数据的联合模型已经在临床数据分析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已有研究指出当比例风险假设不能很好满足的时候,用Cox模型建模会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利用粒子射流中的高硬度、高研磨性的钢质粒子高速、高频冲击地层破碎岩石,可显著提高在深部硬地层和强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粒子的加入使得钻井液的流动
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引起了人们对水体中有害藻类的关注,而有害藻类对各类水生生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有害藻类大多属于蓝藻门、金藻门、甲藻门,分别会在富营养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移动网络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通信更加便捷,事物联系更加紧密,生活更加智能化。但是,无线通信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对通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其便利民生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雨水难以快速下渗,从而径流快速汇集,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流量加大,加剧了洪
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引起的藻类水华频繁发生,水华藻类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恶劣影响。如何高效、科学地去除水中的藻类是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层板带有永久正电荷的新型
随着医疗卫生、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以及城市信息化等需求的大规模增长,机器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设备及通信连接数快速增长。各大科研机构都将MTC通信技术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任务之一,链接预测根据已有的网络结构和节点信息,预测两个没有链接的节点是否存在关系。它的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殆尽,迫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
植物体内所含micro RNA长度约为22nt,是具有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非编码类RNA。其中,mi R398靶向Cu/Zn过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SD)基因,直接参与胁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