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方向逐渐转入社会生态经济转型区域开发期。同时,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也处于急剧变革中,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促进了各区域的发展都担负着生态经济发展和保障资源永续利用的任务。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主体资源特征明显,充分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该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必将是不断发生变化,当前该区域逐渐具备林业产业关联空间重构条件,表现在:高密度的林业产业要素集聚、近距离的林业产业要素专业化和转移,浅分割区域一体化表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多方因素,共同推进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发育,并形成以林业产业为关联纽带的有主次序列、分工协作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在该地区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有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集散,成为全国整体生态功能保护的引擎;同时,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带、三轴、多结点”能够突出体现区域一体化、林业产业关联、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区位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全面剖析了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区位、自然和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选择林业产业发展模式角度构建发展大小兴安岭森林城市带,从三个角度阐明该区域城市资源与林业产业整合的区域协同。第一,“一体化”发展是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趋势;第二,基于大小兴安岭山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区,结合沿线数个城市空间带状发展和林业经济的核心地位,构建了大小兴安岭“一带、三轴”的森林生态城市带,指出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地区为三个轴心城市,剖析了“一带”整体竞争优势、“三轴”辐射作用以及“一带”协同“三轴”的合作多赢;第三,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林业产业类型进行识别,指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类型,又以灰色发展决策法,分别对各产业的次级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内部识别,找出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多结点”的重点产业;构建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一带、三轴、多结点”经济发展模式,分别指明了以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整合为“一带”建设,以三个地区自身“轴-轴”与“轴-轴-轴”的发展为“三轴”建设,以灰色绝对关联模型分析三个地区各个主要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从而判别各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为“多结点”建设,达到“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体高效运行。本文仅从林业经济发展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核心城市林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有利于发挥“一带”的区域协调作用,推动“三轴”—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联动、整合作用,“多结点”的发挥理顺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一个立足大小兴安岭区域、林业产业辐射区域内部、生态功能服务全国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