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的过去与未来——归化性翻译与异化性翻译的分裂与熔合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5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两个观念以来,二者在文化翻译中究竟孰先孰后,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通过对文化翻译的大量事实加以分析对比,从而对文化翻译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和论证,阐明了归化性翻译与异化性翻译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自己对文化翻译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的判断和预见。 在英美文化中,一直是以提倡通顺翻译的归化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在当代英美翻译流派中,归化的翻译理论当以奈达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的概念,后又改称为‘功能对等’。中国学者也试图从不同角度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二章节将介绍国内外学者对于归异之争的各种看法,通过对林纾先生译作的分析,从而论证归化性翻译手法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译本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时代背景如何,译者都需要依靠归化手法来引进外国文化。 本文第三章节将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论证对原作的解读是不断发展的。法国解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朗·巴特曾宣称:“作者死了!”其意思是文本并没有唯一的、一成不变的意义。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本身所决定,而是由译文所决定的。译者和译文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不断对于原文进行解构与重构,原文才得以生存下去。由此可见,译文必须是不断发展的。然而译文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今天的读者,不再满足于严复与林纾的译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时代都要把一些重要的文学和哲学名著重译一次。人们通过对比分析可得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次重译当中,异化的程度越来越多。本文将对同一著作在不同时期的译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译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呈逐步异化的趋势。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翻译这一学科的发展本身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由于归化性翻译与异化性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各自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历史使命,两种翻译策略将永远并存,并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而它们之间的分裂与熔合将不断推动文化翻译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集中式供水系统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布以来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
期刊
本稿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中日关于“腹”的惯用语进行对比考察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日关于“腹”的惯用语的意义对照分析,来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弄清作为惯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品点评青玉学习绘画时师从周一新先生,原本扎实的绘画基础得到了再次提高,其笔法之丰富、用笔之简练、构图之精致、意境之深远,早已得到师长褒赞。他作画从不取巧,皴擦点染
本稿以从中国知网和日本Cinii上检索到的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汉语和日语程度副词的论文为语料,对中日两国在中日程度副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  本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